丽院之星 | 王清:用专注培养新人,用脚步丈量浙里

大学 作者:丽水学院 2021-12-25 23:54:08

人物简介



王清,博士、民族学院教师。连续两年负责执行横向课题重大项目“浙江省民族村少数民族家庭生活情况调查”,项目研究报告获得浙江省民宗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采纳。2020年,参与浙江省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评估和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十四五”规划的编制工作。2021年获聘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首批(2021-2023)民族工作智库专家、《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浙江卷)》编撰工作组专家委员会专家。

“军官培养是最艰巨的战争准备。”王老师常把刘伯承元帅的这句话牢记在心,在教学实践中一直扮演着严师的角色。

民族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们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建立起专业认同感,因此,王老师表示自己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要求”:“几乎每个我指导的学生,都有被我批评的经历。有的是当场忍不住掉泪,有的是事后回到寝室偷偷哭,现在每每回想起来,我是又心疼又后悔,尤其在我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

在指导学生考研时,王老师同样是严字当头,并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方法:对学习扎实的学生,他定期检查复习笔记、指导进度;对于基础不太好的学生,他就每隔一两周抽查知识点,要求默画学科流派发展脉络,在学生准备复试时还会要求他们背术语单词。近三年来,他指导过的学生每年都有人考取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国内“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

王老师把著名战地摄影家罗伯特·卡帕的名言 如果你的照片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场不够近”作为指导学生论文和学科竞赛的座右铭。“只要在田野调查中下得功夫深、花得时间久、访谈得程度深、观察得够细致、收集资料丰富,那么即使在理论分析上稍有不足,也能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王老师是这么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指导学生论文的头两年,他下了狠心,和学生一起定好论文框架后就把学生往“田野里”赶,期间每隔几天问一下进度,还从自己的科研启动经费里给他们补贴调查费用。功夫不负有心人,自2019年开始指导民族学专业毕业生以来,王老师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论文指导教师,学生的课外调研报告获得“挑战杯”省赛三等奖。

脚步丈量浙山浙水,用数字传递民情民意。回想起两年多来调查浙江省民族村少数民族家庭生活情况时的情景,王老师有很多感慨。2019年6月下旬,他接下民族学院的一项任务,成为了横向课题重大项目“2019年度浙江省民族村少数民族家庭生活情况调查”的执行负责人。之后又作了2020年度的调查。

课题的调查研究并非一帆风顺:调查任务启动时并不是一个科研或社会服务项目,这项工作能不能得到学校的认可还是个未知数;课题经费来源的特殊性与疫情防控的影响;调查执行的难度超出一般的社会调查;在调查的开展也遇到了诸多不便……但种种困难并未击退王老师的热情,立课题、自己补贴经费、反复培养项目工作人员、一个个难题都被王老师一一攻破:“我们的很多访员很负责、很优秀、很给力,有的在路上还在背指标解释、背调查手册。现在看,这两个年度的数据质量都还是很不错的。” 

王老师对于调研工作的专注令领导和身边同事敬佩,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源于所调查对象支持和同学们的敬业,给了他支撑下去的动力:在开展田野调查时,样本村内几千户调查对象配合了工作,村干部和热心人不辞辛苦,带访员上山,挨家挨户敲门;村里的老乡们热情地往团队成员兜里塞桔子、栗子和柿子。大家在村子里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走山路脚上都磨出了水泡;手机24小时在线,忙到后半夜是常态。对于这些林林总总,王老师心怀感激:“我们的项目要对得起村里人的信任,对得起同学们的付出。” 

“两年来,我们完成6000多份的问卷,共计派出了近400人次的寻访,我们的调研成果获得浙江省民宗委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采纳。”王清老师期待,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师生能够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一起努力为民族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END

文稿:徐田田 江忆婷

编辑:范程漪

初审:姒雨洁

终审:林小滟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