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即将召开

大学 作者:北京电影学院 2021-12-28 21:48:35


2021年12月31日

>>>第八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

The 8th National Young Scholar Forum of Film Studies



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是由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专业电影学学术论坛,旨在发掘、鼓励青年电影学人结合创作、深耕学术,在规定议题之下共同探讨经典或热门电影学议题。


自今年夏季发布征稿启事以来,本届论坛共收到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和学术科研机构青年学者的论文思路190余篇。经过评委会的严格评审,入围优秀论文的投稿共计29篇。


本届全国电影学青年学者论坛将于本周五(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电影学院图书馆报告厅展开,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部分优秀论文作者将就各自的研究成果展开分享与讨论,届时组委会将邀请知名电影学者莅临现场进行点评。


我们相信这将是一次融青春活力与学术能力于一体的盛会,期待青年学者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在分享中拓宽学术视野。

 




本届论坛议题

Research Topics


论题一:

电影与记忆



众所周知,媒介与记忆的关系至为密切,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的发明,及至互联网、新媒体的出现都深度改变了人们记忆的内容和记忆的方式。应因时代背景,记忆研究渐成显学,哈布瓦赫、诺拉、阿斯曼夫妇等人对集体记忆、记忆之场、文化记忆的开拓性研究让“记忆”从个体维度和心理学领域逐步迈入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更为宏阔的场域。


近年来,不少中国电影话题之作都以记忆作为核心要素:《金陵十三钗》(战争记忆)、《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青春记忆)、《唐山大地震》(灾难记忆)、《夺冠》(体育记忆)、《我和我的祖国》(国家记忆)、《1921》(革命记忆)……一方面,电影在不断摹写大众记忆,另一方面电影更在锻造大众记忆,其本身亦将成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


福柯视电影为权力用来建构大众记忆的装置,斯蒂格勒则提出了电影本质上是一个“记忆工业”。“电影与记忆”这一议题具有极其宽广的延展性,它留给我们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话题,例如:电影生产中“谁在记忆?”“记忆什么?”,又是“如何记忆?”;媒介表意实践中,社会、历史事件如何被表征、被中介化为一种文化记忆?电影中的记忆书写如何形塑现在与过去的关系?电影叙事中呈现的历史记忆与真实历史有着怎样的辩证关系?影像叙事中历史记忆如何被选择、重构、遗忘(失忆)?电影中的(集体)记忆书写如何潜移默化地增强受众的归属感与国族认同感?由此,我们相信与会的青年学者们将围绕这一中心议题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论题二:

面向未来的传媒艺术学



传媒艺术学以各类传媒艺术形式为研究对象,涵盖了自摄影术诞生之后渐次出现的摄影艺术、电影艺术、广播电视艺术、数字新媒体艺术等形式。它并不是上述艺术属类的简单加总,而是要在融合中将各种依赖传播和媒介技术进行生产的艺术提升至新艺术史的高度。


从纵向来看,传媒艺术并不是新晋产物,它经历了机械复制(从铸币、制像到电影)、电子复制(电视与广播艺术)再到数字复制(计算机与各类数字艺术)的时代;在电影研究中,甚至有观点将影院电影、电视和数字影像艺术理解为广义电影的不同历史形态。从横向来看,传媒艺术学一方面处于艺术研究与传播学的交叉地带,这一处境为我们在当代重新思考“艺术之边界”提供了契机与挑战,同时也为探索艺术的全新媒介载体和时代传播规律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新知。另一方面,传媒艺术学还联结着影视学及艺术学理论两个传统学科,为从“具体门类(影视)研究”提升为“形而上学的观念研究”提供着“居间”的知识,这一知识也必然带有了跨学科甚至“超学科”属性。


因此,传媒艺术学理论的建设,必将遵循知识拓扑学的复杂路径,一方面致力于确立“媒介”视角,用以重新观察技术、艺术与文化的历史变迁;有关电影与电视的历史知识会因这一视角而出现新一轮的聚散离合,借此应对和阐释层出不穷的新艺术现象。从媒介环境学家詹姆斯·盖利的“统治性媒介”理论到新媒体学家列夫·曼诺维奇的数据库电影理论,再到电影理论家克里斯丁·戴利的“电影3.0”,均以不同的理论参照展开了对此问题的深入思考。同时,传媒艺术学将不可避免带有文化理论的印记,以某种未来主义的姿态回应当下、指向未来:与传统艺术不同,传媒艺术不仅强调再现与接受,更强调媒介的物质性与传播力;新媒介与新的受众主体不再是表达-接受的单向过程,而是处于彼此相互生产的动态模式中;此外,它还将深刻改变从个体化的受众心理到媒介文化社区,再到民族文化表达的宽广领域,甚至演变为重塑当代社会的结构性力量。





本届论坛日程

Forum Schedule

12.31

2021

北京电影学院

图书馆报告厅

8:15

签到

8:30

-

8:45

开幕式

组委会欢迎辞:    

  • 王海洲(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院长)

学校领导致辞:

  • 胡智锋(北京电影学院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8:45

-

10:00

第一场  面向未来的传媒艺术学

学术主持:赵斌(北京电影学院)

点评专家:谭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

学术发言:

  • 朱君 《鬼畜视频:构成与定位》

  • 王彬 《虚构剧情片中非虚构元素的越界擅入与反身性实践》

  • 丁磊 《网络电影:观众的“消逝”和场景社交》

  • 张小迪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第六代”电影》


10:00

11:20

第二场  面向未来的传媒艺术学

学术主持:赵斌(北京电影学院)

点评专家:张国涛(中国传媒大学)

学术发言:

  • 王垚 《收听“电影”:“电影录音剪辑”的媒介考古学》

  • 汤雪灏 《走出洞穴或在洞穴中重获生命?——从技术影像思考传媒艺术学》

  • 张娟娟 《传媒艺术场域中再媒介化逻辑的运作机制》

  • 杨歆迪 《沙盒游戏与模组文化:新媒体语境下的游戏生态与传播机制》

11:20

13:00

工作午餐

13:00

14:15

 第三场 电影与记忆

学术主持:叶航(北京电影学院)

点评专家:苏涛(中国人民大学)

学术发言:

  • 杨蓥莹 《国家与记忆:后全球化时代的战争记忆、革命叙事与文化反思》

  • 顾准 《时间的审美表征:对当代中国电影中乡愁与怀旧范畴的辨析》

  • 张猛 《被选择的记忆:中国电影在苏联的传播(1949-1964)》

  • 杨晶 《阿拉伯女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和记忆书写》

  • 吴晓钟 《“记忆空间”:新世纪艺术电影中的文化记忆、空间副本与身份追认》

14:15

15:30

第四场 电影与记忆

学术主持:叶航(北京电影学院)

点评专家:皇甫宜川(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学术发言:

  • 闫怀康 《重建“宫殿”:电影记忆叙事方法之蠡测》

  • 郑伟丽 《哪吒之死——基于文化记忆理论的哪吒形象经典化研究》

  • 洪越 《听觉文化研究中“记忆”书写的现代性》

  • 龚力 《双面弗洛伊德:重访精神分析中的记忆与电影》

  • 谢周浦 《“创伤-影像”:时间叠层与流动地图》


15:30

16:00

颁奖典礼

  • 总结发言

  • 颁奖典礼




>>>欢迎诸位师生前往莅临参会!<<<





联系我们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4号 北京电影学院 研究生院 100088

联系邮箱:movieforum@163.com

联系电话:010-82047891




图文来源/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及网络

图文排版/ 蔡东妮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