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开新局 奋楫扬帆逐浪高——长沙理工大学2021年发展综述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202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3月10日,长沙理工大学全面开启党史学习教育。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校党委书记付宏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高校学党史落脚在力行,核心是要筑牢立德树人根基,提高育人育才水平。”
长沙理工大学举行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仪式
学校党委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对标对表、从严从实、见行见效,确保党史学习教育高起点开局、高标准推进、高质量落实。全校掀起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潮。
高位推动,率先垂范。学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各二级党组织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压实党史学习教育主体责任,落实组织、人员、责任、工作“四个到位”。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年进行专题学习34次,中心组成员在《光明日报》《湖南日报》等国家和省级权威报刊、网站发表理论文章38篇,为学校建设发展和担当时代使命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指导。
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校院两级党组织和各基层党支部均举办了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并围绕四个专题开展集中研讨,全年共开展理论宣讲820余场,编印各类学习资料2450余册,参与师生5万余人次,以扎实的党史学习推动党的光荣传统和创新理论在校园落地生根。
云影湖畔,上千名学生齐声诵读红色经典,让过往师生感受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阔;大会堂、小教室,党史学习宣讲会、红色故事分享会、党史知识抢答赛等活动精彩纷呈……学校在做实“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自选动作”,充分激发师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师生立足伟人故里、将帅之乡,深挖用活湖湘红色资源,用红色文化培根铸魂。
学校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被新华社、党建网等主流新闻媒体报道223次,《湖南日报》要闻版专题报道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经验。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学校既着眼事业长远发展,也关注师生共同发展,重视民生问题,推进“办实事、开新局”。从校区功能定位完善、学科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绩效工资改革、职工医疗教育条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科研成果转化、课程建设、舆论引导等多个方面,学校聚焦师生急难愁盼办实事480项,大力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切实提高了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全面深刻的政治教育、思想淬炼、精神洗礼,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大大提升,将学习成果汇聚成奋力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助推学校各项事业蓬勃展开。
旗帜指引方向,方向决定道路。学校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抓好党的事业的根本前提,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推动事业的根本保证。这一年,学校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党建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战斗堡垒和先锋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了发展优势。
“十四五”第一年,如何开局?学校发展如何定位?
对此,学校党委进行了提前调研,提前谋划,提前部署。
2021年初,付宏渊在全校第一次专题学习会议指出:“要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突出思想引领,坚定决胜‘百强’大学的勇气和信心!”
3月26日至27日,学校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大会总结了学校过去五年的办学成绩和基本经验,谋划和部署了“十四五”时期的改革、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思路,吹响了决胜“百强”大学的号角。
中共长沙理工大学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顶层设计做好了,重要的就是推进。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抓落实的作用,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党委将“百强”大学建设目标逐层细化,校领导定点联系2-3个学院,亲自指导规划工作;各级党政领导齐心协力,学校的发展氛围风清气正,干事文化更加彰显。
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为了给决胜建成“百强”大学提供人才支撑,建强年轻干部“蓄水池”,学校实施了青年骨干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选拔重用敢担当善作为的干部,加大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力度,不断优化中层干部队伍结构,推动骨干教师管理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双提升。
土木学院骨干教师黄勘就是学校遴选的36位到机关、学院及校外管理岗位挂职锻炼的成员之一,他在青年骨干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提升计划中获益良多,“过去总觉得管理工作和教学科研是分开的,半年的挂职锻炼让自己收获很多,视野更开阔,思路更清晰了。”
2021年,在疫情常态化形势下,学校党委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校领导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党员干部坚持加班值守,学校“走出去,请进来”的脚步没有停止,教育教学井然有序,校园环境稳定安全。不仅如此,学校的工作节奏还在不断提速,工作标准也不断在提高。节假日和寒暑假,不少师生仍然忙碌,做课题、写论文、做实验,校园里处处是昂扬向上的氛围。
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师资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校教师的第一身份是教育工作者,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付宏渊多次强调。
2021年,学校坚持将师资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聚焦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创新,大力推动人才支撑体系、责任管理体系和发展保障体系建设,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一年来,学校广泛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系列活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通过开展师德师风问题大检查、大整治,强化广大教职工师德师风底线和红线意识;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专题培训等方式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学校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氛围更加浓厚,做“四有”好老师,当学生的“四个引路人”成为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
“当我庄严举起右手宣誓的那一刻,我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听了老一辈教师的事迹,我觉得自己使命在肩,也有了做一名好老师的强烈愿望。”这一年,学校为水利学院刘杰等105名教师举办了新进教师入职宣誓仪式,还为90名光荣退休的老教师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
长沙理工大学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持续提升,教师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宋刘斌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阳立高获评年度“感动湖南”十佳人物,付果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特别贡献奖”,黄周炳获评年度湖南省“最美公益普法个人”,退休老教师陈均杰获“湖南好人”“长沙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这一年,长理教师再次入选湖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这已经是学校连续第四年获此殊荣。
这一年,学校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实施教师职业能力提升计划、导师引领工程,为每位青年教师选择师德优良、教学科研能力强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使青年教师的科研、学术、教学水平得到大力提升。学校新增3人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人入围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3人入选湖南省“百人计划”、10人入选湖南省“芙蓉学者”等。4位学者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6位学者入选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学校在“2012—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状态数据(本科)”中位列55位。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新时代高校的历史使命和根本职责,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
2021年,学校坚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大课堂融合,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让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了日常,做到了经常。
课堂上,思政课吸引力明显增强,很多课程成为爆款;课程思政继续推进,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成为越来越多老师的共识。在“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在育人”的氛围里,学生补足了精神之“钙”,筑牢了信念之“基”。
思政教育不仅在课堂受欢迎,还延伸到社会实践。复刻制造韶山毛泽东故居等红色建筑模型,绘制红色长幅画卷,修复红色影像《雷锋》,化身红色场馆翻译员、党史故事宣讲员,投身乡村振兴、基础工程建设,走进社区街道、田间地头……青年大学生纷纷自觉在社会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
“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已经成为我流淌在血液的品质。”退伍大学生、获评年度“十佳大学生”称号的计通学院蒋利扬,曾多次被所在战区评为先进个人,退伍后仍坚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
长沙理工大学学子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
2021年,学生先进典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邹勇松获评湖南省首届“最美大学生”、曹婷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学校实现连续9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不断线;80名学生应征入伍,义务献血达到4519人次;长理学子连续第七年夺得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年获国家级奖励214项、省级奖励420项。长理人“底色亮、实践强,有情怀、敢担当”的人才特质更加凸显,“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长理青年“工程报国”的践诺宣言。
“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开放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发展!”校长曹一家在谈到如何激发校园活力、推进学科建设时多次强调。
2021年,各部门、各学院围绕“百强”大学目标,突破学院和专业间的壁垒,汇集各方资源,全力推进专业学科建设,提升科研教学水平。
在本轮学位点申报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校领导分工负责,各二级学院积极工作,职能部门全力配合,全校上下一条心,最终,学校在湖南省评审中冲出重围,申报的12个博士点全部顺利进入到全国复审评议阶段。无论是申报的数量,还是申报的质量,都位居全省前列。
在全国评议阶段,学校数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水利3个博士学位点获国家授权审核增列,获通过博士点数量并列全国第21位、湖南省第一位,占湖南省新增博士点数量的37.5%,实现了基础学科博士授权点、专业学位博士点“零”的突破。
长沙理工大学举行学位申报工作总结会议
“百强”大学建设的征途上,每一项工作都在爬坡过坎,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很多,但长理人的字典里没有“退缩”两个字,“在路上”成为长理人的真实写照。
学校还大力引导教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努力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和应用型重大项目上寻求突破,破除“五唯”、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推进交叉融合,促进学科均衡发展。一个个交叉学科、特色学科成长起来。比如,交通学院根据学科优势与特色,组建了校级“智慧交通”交叉学科,联合土木学院和水利学院申报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建养与自动驾驶”成为湖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
学科建设龙头作用不断彰显。在专业建设上,学校新增20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总数达到32个,位列全国第44名;累计13个本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总数并列全国第9名。在科学研究中,学校获批国家自科基金项目85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项,首次实现“破百”目标;科研进校经费接近2.4亿元;首次主持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
2021年12月,科技部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交通基础设施”重点专项2021年度拟立项项目清单,长沙理工大学牵头申报的2项和参与申报的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准立项,共获国拨经费4183万元,取得了历年最好成绩。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把“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己任,切实将专业特色转化为能源交通、环境水利、智能建造等学科优势,主动参与“一江一湖四水”治理与开发、大数据产业、工程机械、电力装备产业、先进储能材料、食品工程产业链等火热实践。
2021年,在现代化新湖南建设中,长沙理工大学始终坚持走在前列,在服务中展现高校价值,体现高校担当。
比如,水利学院深入推进智慧洞庭信息化平台及湖南省水灾水害预警信息化平台建设,用科技成果服务湖南省水安全保障,打造了城市雨洪应急管理可视化决策指挥系统,赋能城市洪涝灾害防御,为打造智慧水利树立标杆;食品学院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及企业的合作联系,着重建设“水生资源食品加工”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湘莲深加工”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细胞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发展贡献智慧。
这一年,学校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成效显著:举办了长株潭三市——长沙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金融服务对接活动,12个项目与企业成功签约,累计签约金额达6285万元;与湖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校企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与长沙高新区签约合作共建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长理品牌”越来越响亮。
长沙理工大学举办长株潭三市——
长沙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及金融服务对接会
2021年,学校共获得授权专利567项(同比增长46.9%),新增国际专利授权24项,签订专利转让(实施、许可)合同42项,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5项,100余名科研人员走进炎陵高新区、湘潭高新区、长沙高新区等实地考察调研,科技服务足迹遍布三湘四水。
学校还主动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利用智库平台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发展献计献策,12项智库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围绕湖南产业布局,“三高四新”研究院、“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研究院、“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智库相继成立,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教育链、学科链、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搭建了平台。
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后,为全面贯彻党代会精神,校党委发布落实省党代会精神20条。学校在探索湖南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上奋力开创新路径,为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积极贡献“长理智慧”“长理方案”“长理力量”的思路更广、措施更实、步子更大。
长沙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往期精彩回顾▼
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
547712798@qq.com
打造长沙理工大学
最有影响力的校园传播平台
点个赞与在看,给我们更多鼓励!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