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UCASer科研新进展!

大学 作者:中国科学院大学 2022-01-12 15:43:03


UCASer
时刻牢记科技报国初心
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
仿生层状湿滑软物质材料
黑果枸杞花青素稳定性
……

跟国晓薇一起
看最新科研快报
↓↓↓


(向上滑动启阅)

目录

01 发表关于T-carbon的长篇综述文章

02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方面取得进展

03 在核素高效膜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04 在靶向MyD88调控肠道氧化应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05 揭示原油在叠加生物降解与热蚀变下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变化

06 在仿生层状湿滑软物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07 在新型量子点催化剂介导的非自由基氧化过程方面取得进展

08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揭示氧化铟纳米颗粒表面羟基网络

09 在搁浅鲸类的听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0 在黑果枸杞花青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1 合作研究鳄蜥基因组揭示濒危小种群中有害突变清除的机制

12 在海洋微生物污损抑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13 在氧化铪基阻变存储器领域研究中取得进展

14 调控溶剂化和固体电解质层稳定锂金属负极


(排次不分先后)





点击下方相应标题可阅读原文

点击期刊名还可进一步了解



01

发表关于T-carbon的长篇综述文章

国科大物理科学学院教授苏刚研究团队以T-carbon: Experiments, propertie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derivatives为题在Nano Today发表了关于T-carbon的长篇综述论文。该论文对T-carbon的实验和理论研究进展,特别是存储、光电、热电、拓扑物态等方面的有趣性质和各种潜在应用以及多种基于T-carbon的衍生结构等进行全面回顾和综述。


国科大博士研究生易鑫伟、张珍和廖正伟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尤景阳、国科大教授苏刚为通讯作者。



02

在非酒精性脂肪肝防治方面取得进展

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陆忠兵课题组在氧化应激和自由基领域的权威杂志Redox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hibition of GCN2 alleviates hepatic steatosis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obese mice: Involvement of NRF2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抑制激酶GCN2改善肥胖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氧化应激的分子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GCN2的抑制剂可能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潜在药物。相关专利申请正在审批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袁军涛为论文第一作者,国科大学生于卓然、高俊灵等也有一定贡献,陆忠兵为论文通讯作者。



03

在核素高效膜分离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邱洪灯课题组研制了一种类“砖泥结构”的BTC-MOF插层GO膜,成功实现了模拟放射性废水和模拟海水中铀的高选择性分离提取。该研究工作不仅为乏燃料后处理中性质相近的镧系和锕系元素分离提供了一种高效分离思路,也为海水提铀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关成果发表于Analytical Chemistry。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刘天琦为论文第一作者。邱洪灯和研究员李湛为共同通讯作者。



04

在靶向MyD88调控肠道氧化应激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印遇龙院士团队通过构建多种基因编辑技术平台,筛选出氧化应激调控关键基因,在缓解仔猪肠道氧化应激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该研究成果以MyD88 deficiency ameliorates weight loss caused by intestinal oxidative injury in an autophagy-dependent mechanism为题发表于Top期刊Journal of Cachexia, Sarcopenia and Muscle。国科大博士研究生齐鸣为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唐宇龙和湖南农业大学教授谭碧娥为共同通讯作者。



05

揭示原油在叠加生物降解与热蚀变下生物标志物特征的变化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廖玉宏等人研究发现,降解程度不同的原油的全貌和生物标志物特征在热蚀变过程中的变化都比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恢复我国叠合盆地典型油藏的演化过程和次生蚀变史,探索有效的烃源对比方法、指标及其适用范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论文近期发表于国际期刊Fuel。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刘卫民为论文第一作者,廖玉宏为通讯作者。



06

在仿生层状湿滑软物质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周峰课题组提出了一种化学制备层状水凝胶材料的新方法,将其命名为紫外引发的表面催化引发自由基聚合(UV-SCIRP)。利用该方法可以成功制备具有可控厚度、组分、几何结构和尺寸的层状水凝胶润滑材料。


研究成果以Continuously Growing Multi-layered Hydrogel Structures with Seamless Interlocked Interface为题发表于Matter。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徐蓉年为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周峰,国科大研究生导师麻拴红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贺曦敏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



07

在新型量子点催化剂介导的非自由基氧化过程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团队以廉价、低毒溶剂甲酰胺作为氮源和金属离子螯合剂,通过一步加热聚合法构建了具有空间分隔型位点的量子点复合催化剂。


相关研究成果以Spatially isolated CoNquantum dots on carbon nanotubes enable a robust radical-free Fenton-like process为题发表于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综合性化学期刊Chemical Communications。国科大博士研究生杨佳诚为第一作者,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付明来、国科大博士生导师郑煜铭为共同通讯作者。



08

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揭示氧化铟纳米颗粒表面羟基网络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催化化学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侯广进团队在高场(18.8 T)超快魔角旋转(MAS≥60 kHz)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应用于材料结构表征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相关研究成果以Unraveling the Surface Hydroxyl Network on In2ONanoparticles with High-Field Ultrafast 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为题,于发表在于Analytical Chemistry。国科大博士研究生韩巧、大连化物所博士后高攀为共同第一作者。



09

在搁浅鲸类的听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通过采用无损伤听觉电生理技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测量了该救护的瓜头鲸从9.5到181 kHz频率范围的听力阈值,研究结果表明该头瓜头鲸出现了严重的听觉损伤。另外,研究人员推测相关水域的水体噪音污染导致鲸类发生听觉损伤是引发浙江沿海群发性的鲸类搁浅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研究成果以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 in stranded melon-headed whales (Peponocephala electra): with severe hearing loss and possibly caused by anthropogenic noise pollution为题发表于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国科大博士研究生王志陶为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王克雄、王丁为共同通讯作者。



10

在黑果枸杞花青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生态经济植物资源研究与开发学科组探究了储存温度对黑果枸杞花青素提取物粉末稳定性等的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黑果枸杞花青素粉末在储存期间会呈现出花青素含量和颜色的不同步变化,且发现在较高的储存温度下保存的花青素,其颜色强度会相应减弱,而低温保存下的花青素则会在应用时中产生更大的色差。同时,建立了基于应用溶液的色差预测模型,揭示了色差与储存时间和储存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关研究成果以Improved colorimetric analysis for subtle changes of powdered anthocyanins extracted from 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题发表在食品领域Top期刊Food Chemistry。国科大博士研究生邓楷为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王洪伦为通讯作者。



11

合作研究鳄蜥基因组揭示濒危小种群中有害突变清除的机制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杜卫国和周旭明团队,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教授武正军团队合作构建了染色体水平的鳄蜥基因组,并对来自中国和越南的鳄蜥野生小种群的唾液DNA样本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现存的野生鳄蜥存在4个在遗传上分化明显的种群,其中越南种群与中国的种群在大约2万至2.5万年前(末次盛冰期)与中国的种群完全分离。同时,种群收缩的程度以及种群经历瓶颈效应的时间都会影响有害突变的清除效率,因此研究种群历史对于濒危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


研究成果以Ancient demographics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etic purging in endangered lizards为题在线发表于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国科大博士研究生谢鸿鑫、李伟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梁茜茜,诺禾致源生物信息工程师陈志强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杜卫国、周旭明和武正军为通讯作者。



12

在海洋微生物污损抑止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巧妙利用聚合物网络中弱相互作用在机械力作用下的可逆形成与破坏,实现了分布于其中的自润滑组分不断融合和迁移,在明显降低固液耦合作用的基础上,抑制了生物调节膜的形成及微生物的黏附和成长。同时,表面成分的持续自更新赋予互穿聚合物网络优异动态污损释放能力。在聚合物网络中引入的分子功能化纳米组分,不仅有效增强了互穿聚合物网络的静态防污能力,还弥补了因自润滑组分引入造成的体系机械性能的牺牲。


相关工作发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张建斌为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武芳,国科大博士生导师裴小维、周峰为通讯作者。



13

在氧化铪基阻变存储器领域研究中取得进展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微电子所刘明院士团队对氧化铪基阻变存储器中细丝环境的动态演变行为进行了原子级分析,证明了非晶氧化铪基阻变存储器的导电细丝系统为核壳结构,其核心为金属性导电细丝,细丝壳层环境为绝缘性的结晶态HfO2。壳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金属性导电细丝组分的自发扩散和自发氧化,从而确保器件具有良好的保持特性,这是阻变存储器可微缩至5 nm以下的潜在关键因素之一。


该工作以Evolution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 system in HfO2-based resistive memristor observed by direct atomic-scale imaging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张颖为第一作者,国科大博士生导师刘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龙世兵、博士后赵晓龙、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薛堪豪为通讯作者。



14

调控溶剂化和固体电解质层稳定锂金属负极

国科大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先进二次电池研究组研究员陈剑团队在金属锂电池电解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采用锂离子溶剂化调控和固体电解质层形成的双策略,实现金属锂负极的高库伦效率。


相关研究以Dual Strategy with Li-ion Solvation and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for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Lithium Metal Anode为题发表于Energy Storage Materials。国科大博士研究生朱圣东为第一作者。





最新科研快报就到这啦
 祝大家新年科研顺顺利利!
我们下期再见





看官可有什么想与国晓薇分享的?
投个稿告诉我吧~
投稿邮箱:wechat@ucas.edu.cn
观微之光,可明远方
出品/融媒体编辑部
整理/吴庆春 郭洲蕊
美编/何邦彦
责编/谢午阳

分享

点赞

在看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