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 | 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示 理工学院韩晓光获优秀青年奖 俞江帆团队获二等奖
1月18日,2021年度第十一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在其官网公示。
依据《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实施细则》相关规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对提名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的成果,通过形式审查、函评、初评会评和终评会评等环节,经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通过,报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批准,确定了66项成果为2021年度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其中自然科学奖8项、优秀青年奖15项。
理工学院助理教授韩晓光荣获优秀青年奖。理工学院助理教授俞江帆所在团队的 “面向靶向治疗的磁驱动微型机器人智能控制” 项目荣获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01
奖项介绍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WU WEN JUN AI SCIENCE & TECHNOLOGY AWARD)”是我国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唯一以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数学大师、人工智能先驱吴文俊先生命名,依托社会力量设立的科学技术奖,具备提名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资格,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代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高荣誉象征。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先生是我国智能科学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
02
优秀青年奖
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优秀青年奖获奖名单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奖励细则:
吴文俊人工智能优秀青年奖授予在智能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引领性原创成果,取得重大突破的青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即评选人需具备3至5年的科研经历,在科研第一线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创新性潜力和科学价值,所提出的学术观点或者其研究方法被国内外学术界高度认可和广泛引用。
获奖教授简介:
韩晓光教授
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校长青年学者
韩晓光博士,2009年本科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2011年获得浙江大学应用数学系硕士学位,2011年至2013年于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任研究助理,2017年获得香港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博士学位。
其研究方向包括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和医疗图像处理等,在该方向著名国际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40余篇,包括顶级会议和期刊SIGGRAPH, CVPR, ICCV, ECCV, AAAI, ACM TOG, IEEE TVCG, IEEETIP, TPAMI等。他的工作曾获得CCF图形开源数据集奖,计算机图形学顶级会议Siggraph Asia 2013新兴技术最佳演示奖,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计算机视觉顶级会议CVPR最佳论文列表(入选率分别为0.8%和0.4%),入选2021腾讯AI Lab犀牛鸟专项研究计划,他的团队于2018年11月获得IEEE ICDM 全球气象挑战赛冠军(参赛队伍1700多)。更多细节详见这里。
03
自然科学奖
2021年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奖励细则:
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智能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取得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且吴文俊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的成果完成人应当是相关科学技术论著的主要作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
(二)发现重要科学现象、特性和规律,并阐明科学理论和学说价值;
(三)提出研究方法和手段,解决关键性学术疑难问题或者实验技术难点,以及对重要基础数据的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等。
获奖项目简介:
多年以来,人们一直幻想着能够在体内拥有一个“保健医生”,从而可以及时发现病症、精确治疗疾病。近年来,微纳机器人的发展为这个幻想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基于其体积小、灵活性好、可控性高的特点,磁驱动医用微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外部物理场的控制,在人体内复杂且狭窄的流体环境下精准运动。它们可以深入病人体内复杂的结构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例如实现疾病原位检测、靶向药物递送、微小血栓疏通等功能。然而,由于生物体内的复杂动静态环境,当前医用微纳机器人的发展仍缺乏优化、精确的控制策略,以实现其稳定、快速到达体内目标的目的。
我校俞江帆教授联合深圳先进院和厦门大学,提出了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纳机器人优化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磁场输入,模仿细菌鞭毛的螺旋形微型机器人可以完成路径规划与跟踪等复杂任务。进一步地,受大自然集群现象启发,大量微型机器人可以形成形态可控的仿生集群;通过调控个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集群能够可逆地改变自身形态以应对生物体内复杂的环境,例如通过狭窄的腔道、抵抗较高的血流速度等,从而最终到达体内目标,实现高效定点药物递送。
获奖教授简介:
俞江帆
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级项目负责人
校长青年学者
俞江帆教授在2018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2018-2019)和多伦多大学(2019-2020)作为博士后进行研究工作。俞教授于2021年加入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微纳米机器人分会,担任理事。俞江帆入选了福布斯2021年度30 Under 30榜单中科学和医疗健康行业的30位年轻精英代表。
俞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纳米机器人和医疗机器人领域,包括其基础理论与建模、优化驱动与控制及对口生物医学应用。至今发表了超过35篇顶级期刊及会议文章,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IJRR、T-Ro、T-Mech、和ACS Nano等。他的数篇期刊论文被ESI收录为高引用论文,并被Science、Nature、CNN等国际机构报导。 他已发表了一部专著、一部编著及一个书目章节。俞教授获得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奖项,包括福布斯30 under 30,Nature Communications评选的物理学50强文章、T-Mech最佳论文奖入围、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研究成果奖、香港青年科学家入围名单等。他担任Frontiers in Robotics and AI的客座编辑,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Ubiquitous Robots 2019、2021的副编辑,以及顶级期刊和会议的审稿人,包括T-Ro、T-Mech、RA-L、ICRA和IROS等。
图片及内容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方网站、理工学院提供
本文转载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工学院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