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视角:当“儿童哲学”遇上“品格教育”

幼儿园 作者:成都市第五幼儿园 2021-10-08 17:56:57

园长视角:当“儿童哲学”遇上“品格教育”



【前言】


这次园长视角里的观点,是针对大三班刘思园老师的教育笔记《小小的蚊子也有大大的勇敢?》的一些思考。






教育笔记

《小小的蚊子也有大大的勇敢?》





我正在给小朋友讲故事,一只蚊子飞到了萱萱的手臂上,月月看见了,大叫:“萱萱,你的手臂上有只蚊子,不要动!”


“啪!”的一声,萱萱手臂上的蚊子被拍死了,血“溅”得到处都是。


泓希:“太可怕了。”

明宇:“蚊子一咬我,就会长一个很大的包。”

这时候,铭泽悄悄说:“蚊子真勇敢,明明有被拍死的危险,也要来吸血。”


这句话让小朋友的讨论炸开了锅。 



【观点一:蚊子很勇敢】


梓瑜迫不及待地赞同:“蚊子肯定很勇敢,那个蚊子不勇敢怎么活下来呢?它不吸血怎么活下来呢?”


煜馨:“明明蚊子不去吸血就能多活几天,这下好了,被拍死了。”



铭洋:“可是蚊子如果不吸血就会饿死,所以它必须变得勇敢。”


子靖:“蚊子还可以吃甜品啊,但是它还是来吸我们的血,就不叫勇敢。”



谦语:“可能小朋友的血更美味,冒险才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


泓希:“蚊子很小,人这么大,他还敢来吸血,所以很勇敢。”




【观点2:逃跑就是不勇敢】



荣林:“每次它吸血的时候我们打它,它都会快速跑掉,这就很勇敢了。”


妍西:“可是它如果不去吸血,就不会有危险。”


睿轩:“没错,而且它跑掉了,逃跑就是不勇敢。


以诺:“有危险的时候就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勇敢。”




【观点3:做不对的事情就不算是勇敢】


梓萱:“它咬的包很痒,它为了自己吸血去咬小朋友就是不对的。伤害到别人就不能算是勇气了。”


立行:“不能算勇敢,因为吸血就是不对的,让大家害怕,它就没有朋友了。”


梓萱:“是啊,而且他咬的包很痒,伤害到别人就不能算是勇敢了。”





我的 行动 与 反思 :


当听到陈梓萱说“伤害到别人就不能算是勇敢了”,一直不动声色、默默倾听的我一下子被触动到,连忙追问:“为什么说伤害到别人就不算是勇敢?”


陈梓萱:“因为勇敢是好的事情,就要做好的事情才能算勇敢,做不好的事情就不算是勇敢了。”


此刻的我在脑海里激烈斗争,当重视孩子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我是应该倾向于思维的能力培育,还是孩子价值观的初步养成?


我想起鄢超云老师讲的一个例子,大意是说一个杀人犯可能是勇敢,但这是不道德的勇敢。我认为老师在重视儿童思辨能力和品格教育的时候,应当格外注意孩子是否有正确的价值观,因为这是做一切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就像是一段旅程,如果一开始方向都错了,就算再多的努力,最终也不能到达终点。想到这里,我认为我应该强调一下梓萱的观点,于是对小朋友说:“梓萱说得真好,虽然我们应该勇敢,但是如果做的是不对的事情,或者伤害到别人,那这样的事情就能算是勇敢了。”







园长视角


在教师的教育笔记中呈现了一段儿童对于“勇敢”的自然讨论,这是一个既有 “儿童哲学”又有“品格教育”的场景, 说它是儿童哲学因其过程中的对话和儿童的观点,说它是品格教育,因其涉及到“勇敢”这个品格概念,看后我有三点想法。






一、“勇敢”的理解儿童有自己的哲学





对儿童的观点稍加分析,可以看到儿童对“勇敢”的理解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什么是勇敢:不惧危险是勇敢(“蚊子真勇敢,明明有被拍死的危险,也要来吸血。”)面对比自己更强大的事物不害怕是勇敢(“蚊子很小,人这么大,他还敢来吸血,所以很勇敢。”)……


2、怎样才能勇敢:为了生活要勇敢(“那个蚊子不勇敢怎么活下来呢?”“冒险才能吃到更美味的食物”。)有方法可以勇敢(它都会快速跑掉,这就很勇敢了)。“有危险的时候就要学会保护自己,这也是一种勇敢


3、什么是不勇敢:逃跑就是不勇敢,做不对的事情不是勇敢。


从案例中的对话,可以看到儿童对勇敢的理解有自己的哲学。他们积极的思考着,用头脑、心灵、言语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自己对于周遭事物的理解。







二、从“不表达观点”到与孩子“共享思考”





“儿童哲学”活动有一个一般原则:教师在儿童讨论或辩论时保持中立,尽量不要让自己的观点影响儿童,而是让孩子充分表达。从教师的教育笔记中可以看到在儿童讨论的前段,教师充分的遵循了这一规律。转折出现在老师听到梓萱说“伤害到别人就不能算是勇敢了”。此时教师认为这是需要教师着重强调的价值观念,于是她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在儿童哲学活动中,教师保持“中立”不表达自己的观点,是让孩子更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因由“权威”而造成对思维的禁锢和束缚。教师不表达观点是一种简单而又有效的“尊重儿童的方式”,是儿童哲学活动的一个小技巧。


但教师不应仅仅只满足于教学的技巧,而更应该认识到儿童哲学活动强调的是“对话”。在“儿童哲学”的活动中,对话不再是单纯的言语应答,而是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主体相互作用的特殊形式。活动力求营造出一种民主空气,一种商讨、交流的对话环境,其过程是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等所有参与者共享信息、共享思考、共享做法的过程。当我们足够“民主”时,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这个活动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中立,不发出自己的声音”仅是我们的教育氛围还不够民主之下的情况之下,师生关系还未完全平等时的策略和技巧。


应该看到“如何与儿童实现真正的平等”才是儿童哲学活动背后需要教师“努力”方向,我们需要“不表达观点”走向与孩子“共享思考”。即是在一个民主的、没有权威的环境中,大家开放地、彼此尊重地交换意见。在这个环境中,每一个成员(不论教师还是幼儿)都能以合作的态度共同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询,大家在一起相互切磋和相互学习,都知道这种讨论或辩论不是去“争输赢”,自己的所做是正在为讨论的问题做有价值的贡献,并为此感到满足。







三、儿童哲学与品格教育可以深度融合





教师记录的这个案例,虽然是一个临时起意的活动,但却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儿童哲学”活动。此次活动与以前不同的是,此次讨论的内容是一个品格概念。


“儿童哲学”的活动方式,很好的展现了儿童对于“勇敢”这一品格概念的理解,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儿童精彩的想法,也看到儿童对勇敢理解的差异和经验,这些儿童对“勇敢”的真实经验和理解是教师开展活动的基础,也是品格教育摆脱“说教”走向儿童、走向儿童生活的一个路径。如上所述,如果我们不止于听到儿童对于“勇敢”的谈论,而是深入分析这些“儿童的哲学”背后想要表达的内涵,如“怎样才能勇敢”“什么是不勇敢”则能引发出更有深意的品格教育来。


另外儿童哲学注重儿童发现属于自己的意义,而这个意义世界与个人品格、社会价值息息相关,并不孤立存在。通过平等的对话,儿童自己建构起来的意义世界才会更有价值。


基于此,可以看到儿童哲学和品格教育不是选择判断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儿童哲学与品格教育的融合,极有可能产生出美妙的化学反应,犹如咖啡与伴侣的混合,“滴滴香浓,意犹未尽”。希望老师们能有更多类似地尝试。




E N D




版权声明


本文系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本公众号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在转载时注明“本文来源《成都市第五幼儿园》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图文编辑 • 闵艳莉、刘思园

微信编辑 • 杨雨涵

日期 • 2021年10月8日


长按扫码关注我们吧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