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什么?天文学家张双南在西湖上了一节美学课
张双南,慧眼-HXMT天文卫星首席科学家,他日常的研究,一部分是“杞人忧天”——在最近湖心讲堂的公开课上,他是这样“定义”天文学家的;而另一部分,则是听起来与天文“风马牛不相及”的美学。
最有意思的是,原来这位天文学家琢磨什么是美,比仰望星空还要更早一些。在西湖大学WeMeet讲座上,这一点得到了张双南本人的证实:“天文学研究我是‘半路出家’,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核工程。而美学研究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做的,所以这算是我的老本行了,业余兴趣。”
1
历史:西方古典美学思索,从绝境到绝望
人类对于美的定义的疑惑,可能比你想象更久远。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在文学、艺术、哲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古代思想家,都曾提出过自己的定义,是本体论美学的代表。
张双南举了个例子: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理念”,是有一种本质的东西存在,使得你觉得一匹马、一只花瓶很美——而这个“理念”是不生不灭永远存在的,无非是在美的对象之间“移动”,只要有了它作为“源泉”,这些事物就是美的。他进而对柏拉图的结论进行了证实和证伪——也就是应用了科学方法来论证这个命题,发现这个理论的适用范围很窄。后续无数的定义都出现了类似的困境,在古罗马晚期和中世纪的时候,本体论美学滑向了“神就是美”的定义,陷入了无法被研究的困境。
而在“接棒者”认识论美学中,笛卡尔、休谟、鲍姆加登、康德等学者将目光从美的本质,挪到了关注我们是怎么去认识美的。与本体论相类似,当黑格尔提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体现,与审美者没关系”时,认识论美学也进入了“绝望”。张双南评价说:“(包括本体论美学和认识论美学)西方古典美学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很好的影响,这是由于它们有一些很好的思想,但是距离审美规律,还有很远的距离。”
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学者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发生了改变,比如:不再关心美的本质,重点探讨审美经验;不再关心模糊结论,重点检验理论假设……“所以主要的成果,是对实际审美经验和活动的深入理解,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和繁荣发展。”张双南如是说。
2
难题:“美是难的”,可为什么那么难?
从西方古典美学到西方现代美学,多如牛毛的美学理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争辩,能告诉我们美是什么吗?很遗憾,答案恐怕是否定的。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记录了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关于美学的“吵架”,最后无奈表示,“美是难的”。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在他所著作的教育部指定教材《美学》一书的讲义中,也认可了这个结论。
张双南进一步分析,美无法定义、不存在客观美、美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审美规律、研究方法不对,都可能是导致我们得出这个结论的原因。
张双南的思考又回到了美学本身。美学,按照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定义,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审美活动,研究的目的是理解审美规律(即判断某个审美对象美不美)。张双南思索了很多年,在和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的邱志杰院长讨论后,得出了新的认识:“美学的任务不是回答美是什么,也无法回答美是什么,因为审美之前,美不存在。美和不美,都是审美之后的事情,因此‘美是什么’是个伪命题,不存在这个件事情。所以这个问题被问了两千多年,最后得到结论,美是难的。而美学的真正任务应该是发现审美规律,也就是发现美的判断条件。”
进一步,他提出了未被过往美学家注意到、未被解答的五个审美问题:人的大脑怎样审美?审美的判断条件是否存在、是否唯一?如何发现美的判断条件?美的判断条件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存在这样的美的判断条件?
3
神经科学:关于美,大脑怎么“想”
大脑神经科学的美学研究,可以建立起科学的美学基础,而要理解大脑怎么看美,张双南向大家提及了一篇“在缝里面的论文”,因为“大部分脑神经科学家也不关心,所有的美学家都不关心”——Toward A Brain-Based Theory of Beauty, 2011年由Tomohiro Ishizu和Semir Zeki发表在PLoS One期刊。这两位脑神经科学家关心什么呢?他们关心你在进行看风景、听音乐、欣赏艺术品等等涉及审美判断活动的时候,大脑中有没有什么是“统一的”。
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前部内侧框额叶皮质区(medial orbito-frontal cortex,简称mOFC),又叫“情绪大脑”,“掌管”着审美——即在发生不同类型的审美活动时,大脑中这块区域都会活动。关于大脑的这个区域,以往,我们只知道它负责快乐和奖赏,当我们感到快乐,它就会发生活动。而在美学家既往的认知里,美很“神圣、崇高”,与开心与否没有关系。
不仅如此,这种活动还可以量化,张双南说:“你认为越美,脑袋里的活动越厉害。这说明美是可以量化的,如果可以量化,将来用人工智能审美就有可能了。”
张双南总结,所以,大脑神经科学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审美活动区域都是情绪大脑这个地方,而这个地方是管情感活动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审美是情感的活动,美感带来的是快乐和奖赏。
4
美的判断:没缺陷、不常见
而这场美学课的压轴内容,姗姗来迟:美的判断标准,究竟是什么?
归纳总结、进行证实、进行证伪——应用三段式的科学方法,在数十年的研究后,张双南找到了他的答案:没缺陷、不常见。
第一步,用价值观判断这个审美对象是否满足没有缺陷。所谓的没缺陷,就是要符合我们价值观,包括实用方面、精神方面,比如可靠、合理、完整、舒服、自然、真、善……
而第二步,则是用见识甄别是否为不常见。“描述不常见的词语也有很多,比如别样、别致、不一样、特别、出色、出众、清新、不俗、个性、洋气等等。”张双南解释。
拿当代人的一个“高频”需求作分析——拍照。如今当我们外出活动、身边发生好玩的新鲜事,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分享照片,按照这套审美标准来讲,什么样的照片是美的呢?张双南剖析:“有主题、有意境、而且干净的画面就是没缺陷,这能构成美的照片吗?还构不成,还要有别人看不到的视角、注意不到的细节、捕捉不到的瞬间才是不常见。”于是,大家也获得了一套“张双南拍照法则”:首先,用最好的“摄影器材”,大脑,来构思没缺陷的画面;第二重要的“器材”,是照相机后面我们的眼睛,用来捕捉不常见——眼睛先发现,发现后才能按下快门;第三重要的,才是摄影器材本身。
为什么是这两条标准成为了美的“门槛”?张双南解释:“还是要回到大脑审美的神经学基础——因为我们大脑里面那一块mOFC,就是管快乐的,负责奖赏的。所以,当审美对象满足没缺陷,符合我的价值观,就是对我的奖赏;而不常见,则提升了自我优越感,我看到的这个东西不常见,因此我很厉害。所以,我最后对它作的评价,就是美。”
策划/俞熙娜
撰稿、编辑/徐珊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