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延安来,永远跟党走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高等教育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培养了大批适应时代需求的各民族优秀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的独特办学之路,为国家统一、边疆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民族大学,就是党和国家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高级专门人才而创建的。曾用名中央民族学院,前身是延安民族学院,是一所血液中流淌着红色基因、肩负着光荣使命、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成长中的每一个足迹都承载着党和国家的殷切期望。
成长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
从1952年至1966年间,毛泽东主席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先后14次在中南海接见我校的师生代表。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非常重视学校的建设发展,先后多次到校视察、接见师生。
▲1957年2月4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出席全国学联第二次会议的全国学联副主席、中央民族学院藏族学员那尼玛
▲1957年6月28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师生代表(局部)
▲1957年6月28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在中南海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师生代表(全部)
1956年周恩来总理两次到民族学院,并作出“要把民族学院办好”的指示。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校园里与中央民族学院学生亲切交流
邓小平同志先后于1979年10月2日和1985年10月20日,两次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干训班学员。1980年8月26日,邓小平指出“中央民族学院和各地民族学院都要加强”。
▲1978年5月26日,邓小平、汪东兴接见中央民族学院干部训练班学员
1993年,学校升级改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2月20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新名字。
▲2001年9月15日,江泽民接见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开幕式的我校舞蹈系学生演员
2001年6月14日学校50周年校庆前夕,朱镕基总理到校视察工作,强调“国务院各个部门要加强对中央民族大学的投入”,提出“努力把中央民族大学办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
▲2001年6月14日,朱镕基等领导到中央民族大学视察和看望各族师生员工,对民大建校五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我校师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联欢,欢度国庆。
▲2009年10月1日,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我校师生代表在天安门广场共同联欢
2009年5月6日,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指导工作,称赞我校“在党中央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5月6日,习近平同志到校视察时亲切接见各民族师生
中央民族大学在党中央的关心重视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逐步形成了优势明显、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办学特色,为民族地区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
2009年5月6日
延安民族学院时期
(1941—1948)
1941年为适应抗战时期我党民族工作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建立延安民族学院。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民族院校,经过近8年的办学,培养了各民族学员400余人,为中国各民族解放的壮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毛泽东主席为延安民族学院亲笔题词“团结”
▲民族学院学员在宝塔山下合影
▲民族学院窑洞
中央民族学院时期
(1950—1992)
1950年4月,中央政治局研究决定成立中央民族学院;同年11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第60次会议,批准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的试行方案》,同意在北京建立中央民族学院。
1951年6月11日,学校的开学典礼在临时院部国子监举行。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济深,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等出席典礼。朱德、董必武发表了重要讲话。学院初建校址分设北京东城区国子监、东四七条胡同、分司厅、大格巷、拐棒胡同、雍和宫等处,以国子监为院部。
▲1951年6月11日,朱德副主席在开学典礼上作重要讲话
1952年夏季,学校搬到了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新家,也是现在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不到两年时间,就建成了这一片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群,一砖一瓦、一花一木都渗透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校的深切关怀与厚爱。
▲张公谨先生(右四)身穿蒙古袍与各族同学合影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学校相关学科教师、研究人员调整加入学校的大家庭,奠定了高起点的社会地位和学术地位,确立了学校民族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史学三大主干学科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50年代中央民族学院上课情景
到60年代后期,初步构建了包括预科、专科、本科、研究生和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四系三部一办”的办学格局,有在校生2647人,教职工近900人,形成了以民族学科为特色的初具规模的文科高等学校,奠定了开办正规高等教育的基石。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蒙古语言文学专业部分学生
1977年后学校陆续恢复本预科和研究生招生,1978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到80年代末,新增了大量的本专科专业,其中包括7个理工类专业,成为了文理兼有的综合性大学。1989年(“七五”末),各层次学生总数达到将近6000人。
中央民族大学时期
(1993—2016)
1993年11月30日,学校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事业进入稳健快速的发展轨道,在教学研究型大学基础上,稳步向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迈进。1994年2月20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写新校名。
▲1994年3月20日,中央民族学院更名大会在学校礼堂举行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授予学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1999年1月,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一期重点建设的大学。2001年6月,朱镕基同志到校视察,并代表中央政府提出了“把中央民族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民族大学”的奋斗目标。2004年,学校进入“985”工程。2012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学校建设丰台新校区。
▲“211工程“验收会议
▲2005年,“985工程”评估小组来校指导工作
▲丰台校区鸟瞰图
新时代的中央民族大学
(2017—至今)
2017年,学校进入“双一流”建设36所A类高校行列,确定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这一阶段,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目标,党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学校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民族学一流学科的国内领先优势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流人才成为学校的新使命。
▲校党委书记张京泽同志在学校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上作报告
▲2020年11月27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揭牌仪式
▲2021年4月20日 中央民族大学人才培养工作会议
经过80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学校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各民族优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理论研究和民族问题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传承和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地。这既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全面体现,也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象征,更是学校肩负的使命与担当。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与厚爱中,在一代又一代民大人的不懈努力下,学校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民族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之路。当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坚定地走以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为早日把中央民族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共同努力奋斗!
推荐阅读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统稿︱马丹妮
排版︱朴世颖
审核︱马丹妮
主编︱李红亮
-
女生睡觉不摘耳钉:直径4mm钻掉耳道 卡了半个月
9月24日消息,陕西延安一女生称采耳时师傅在自己耳道内挖出直径4mm的耳钉钻引关注。据悉,当事人小尤平时睡觉不会摘耳钉,之前耳钉钻脱落过,简单安装了下便继续戴着,月初发现小钻掉了没太在意,现在才明白可
-
保洁扔限量鞋被索赔后自杀 家属发声
▲视频截图近日,陕西省延安市,一名保洁员把业主限量鞋扔掉后被索赔1万元而上吊身亡一事引发关注。据“百姓关注”报道,崔女士的母亲是吾悦首府一名保洁员,崔女士称,8月24日,母亲把业主鞋子扔进垃圾桶,“过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举办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
11月18—19日,我校举办了第四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副校长拓欣到场指导,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马保国、教学督导组组长杨育民以及吕建平、刘新平、陈德、冯安吉、高天成、蒿建华等专家教授共10人作为特邀评委出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 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你有多对,就有多错
- 我校学子荣获第十五届安徽省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二等奖
- 党史百年天天读 · 11月8日
- 这一天,中秋与军训撞了个满怀;这一晚,温暖温情与温馨温柔同在
- 飞·头条|#校花驾到#孙一丹:颜值与实力俱佳,甜美女孩用奋斗诠释青春最好的样子
- 榜上有名!这个全国荣誉,北航获得两项!
- 夏日逐梦①|探寻“音乐艺术小村”崛起秘钥
- 青年大学习: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 防风险 除隐患 保平安丨“烟花”靠近 学校筑牢安全防线
- 同学,毕业了 | 党员组织关系怎么转?
- 献礼七十校庆 助力学科发展|护理系庆祝“5·12”护士节系列活动(三)
- 五一劳动节特辑:致敬每一个为生活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