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高荣誉!哈工大1+1

大学 作者: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6-29 19:57:06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 “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分别于6月28日下午和2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七一勋章”获得者颁授勋章并发表重要讲话。颁授仪式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会见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对象,并同大家合影留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电信学院教授刘永坦,航天学院党委分别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此次共有来自各条战线的29名功勋党员被颁授“七一勋章”,400名党员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300名党员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500个党组织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党委于1996年、2001年和2011年先后3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先后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2019年全国部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做交流发言,培养出了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院士、“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吴林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

 


获奖证书


获奖者事迹介绍



刘永坦,1936年1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著名雷达与信号处理技术专家,40余年致力于新体制雷达事业的发展,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他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黑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黑龙江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是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理论奠基人、对海远程探测技术跨越发展的引领者。



点击观看刘永坦院士的入党故事



从零起步,层层突破


刘永坦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1978年作为国家外派留学生到英国深造。几十年寒窗苦读的学术积淀和深刻的国际比较让他对党和国家事业的热情越发强烈,坚定了许党报国的理想信念。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受国家安全环境和国外技术封锁的影响,急需在关键国防装备上取得技术突破。在没有任何理论可参考借鉴、被严密封锁的情况下,他带着团队从零起步,历尽艰辛,经过10个月连续奋战,终于完成了一份20多万字的《新体制雷达的总体方案论证报告》。雷达调试初期,系统死机频频出现,几十万行的大型系统程序,再加上发射、接收、信号处理、显示等诸多设备,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无法运行,在各项技术实践中,刘永坦和他的团队日以继夜,持续攻坚,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从系统的每一个程序开始检查,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

刘永坦在科研中

1989年,他和团队终于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新体制雷达站,对海探测的距离达到了令人振奋的量级,创建了新体制雷达探测理论体系,实现了海防预警技术的重大原始创新,1991年,新体制雷达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不畏艰辛,步步为营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肯定学校“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刘永坦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的最好诠释者。


刘永坦院士与团队成员在一起

面对已有科研成果和所获荣誉,已经是两院院士的刘永坦没有停下攻坚的脚步,为打造“国之重器”,他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为总体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优势单位联合攻关的“国家队”,转战到了更恶劣更艰苦的环境中,夙兴夜寐、日晒雨淋,一干就是22年,历经上千次实验和多次重大改进,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创方法,全面破解了海空多类型目标兼容探测难题,实现了海空多类型目标高概率、高稳定同时探测,成功研制出我国首部新体制远距离实装雷达,使我国成为极少数掌握远距离实装雷达研制技术的国家之一

新体制雷达具备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海空立体探测能力,在总体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与国际同类雷达相比,系统规模更小、作用距离更远、精度更高、造价更低,让我国海域可监控预警范围大幅提升,打造了捍卫我国疆土的国防重器。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为刘永坦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9年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1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刘永坦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



心系家国,精育良才


刘永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始终把报效祖国放在第一位。从教60年来,他一直致力于电子工程领域的教育工作,主编《无线电制导技术》一书并成为全国统编教材,出版专著《雷达成像技术》获首届国防科技工业优秀图书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作为学科的领军人物,他把新理论、新技术带进课堂,同时把学生带到国防科研一线,“真刀实枪”锤炼团队。40年里,刘永坦的团队从最初的6人发展到30多人,成为新体制雷达领域老中青齐全的人才梯队,建立起一支雷达科研“铁军”,学生中也涌现出了将军、院士、大学校长、国防院所总师、高科技技术公司创始人等一大批栋梁之材

2020年8月3日,刘永坦将国家最高科技奖800万奖金全部捐给哈尔滨工业大学,设立永瑞基金,旨在聚焦国防电子工程领域,助力学校培养更多杰出人才,打造更多国之重器。刘永坦说:“作为一名普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份殊荣不单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属于这个伟大时代所有爱国奉献的知识分子。在获奖那一刻,我就有了将奖金全部捐出,回报国家、回报学校的想法,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支持。”他铮铮有力的话语,再次诠释了一名科学家的高风亮节和初心使命。


校党委书记熊四皓为刘永坦院士、冯秉瑞教授伉俪颁发捐赠奖牌和证书


为了国家的需要,刘永坦和他的“雷达铁军”在荒无人烟的试验场埋头苦干,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国家的需要,他们又在环境恶劣的废弃民房里挥汗如雨,常常通宵达旦。他带领团队,初心不改、使命必达,为祖国铸起了一道“海防长城”。







哈工大航天学院是我国高校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自1987年成立以来,航天学院党委以坚强有力的领导、扎实而卓有成效的党建工作,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为我国航天国防领域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抓政治引领,筑牢航天报国信念,做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范。学院党委坚持以政治建设引领业务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精神和关于航天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将航天精神教育融入50余门课程,紧紧抓住“七一”“五四”“中国航天日”等节庆日和入学、毕业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思政工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立教育培训基地,坚持30余年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航天馆,坚持20余年打造“航天魂”“航天行”思政品牌,坚持10余年举办“航天人引领航天人”先进事迹报告会,持续开展“践履航天,惟新强校”“领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等主题活动,让投身航天建功立业成为全院师生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理念。

学院组织师生赴酒泉观看神舟十二号发射


一大批党员带头深度参与载人航天、探月、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主动承研数百个航天重要项目,缔造了20颗小卫星相继闪耀苍穹、星地激光通信跨越4万公里实现“针尖对麦芒”般精准捕获等经典传奇,“高性能转台”“特种环境复合材料”“空间信息处理载荷”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学院航天报国的重要名片。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获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入选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

抓支部建设,促进事业卓越发展,做党建与航天科研攻关深度融合的典范。学院党委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服务师生成长为根本,以促进事业发展为落脚点,深入实施党建“领航”计划和党支部“夺标”行动,连续10年开展“梦想•担当”党支部创新立项,形成“大师+支部”“项目+支部”“任务+支部”等有效模式,建成11个“党员之家”,全覆盖选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全覆盖组织党支部书记年度培训、全覆盖开展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多措并举带领广大师生攻坚克难干事创业,使得党建工作与航天科研攻关深度融合。

由航天学院冷劲松教授团队自主设计并研制的中国国旗锁紧展开机构在火星上展开五星红旗(红框处)


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上下团结一心,牵头研发的多项技术为“长征五号”、新一代载人飞船、“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保驾护航,团队获颁首批全国创新争先奖牌;光电子系激光通信团队瞄准“卡脖子”难题二十年磨一剑,成功进行了星地激光链路捕获跟踪试验,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被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党员带头人马晶获评全国最美教师;卫星技术研究所坚持在发射场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航天一线高高飘扬,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院以来,10人当选两院院士,15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1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边疆北国筑起人才小高地,取得国家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44项,5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科研经费累计超过60亿元。

抓榜样育人,发挥党员专家优势,做为党和国家培养输送航天英才的典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典型引路、榜样育人工作,长期宣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院士、嫦娥工程首任总指挥栾恩杰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指挥胡世祥中将等杰出校友一生坚守、许党报国的感人事迹,邀请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张柏楠、“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等著名专家来院讲学授课,为学生提供与杨利伟、翟志刚、刘伯明等航天英雄同场对话交流机会,潜移默化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强国梦。

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

注重发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马祖光院士、全国模范教师杜善义院士、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段广仁院士等100余位党员专家的凝聚引领作用,新老哈工大“八百壮士”薪火相传,建成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1个国家级科研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基地)、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教学科研骨干,饱满的航天科研任务使得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实际项目“真刀真枪”开展课题研究,做到学习和就业无缝衔接,年均40%、累计万余名毕业生到航天国防单位就业,全院形成了“教师引领学生、高年级影响低年级、榜样带动群体”的生动局面。

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团队敢于“把梦想做上天”,拍摄的“最美地月合影”登上《科学》杂志,事迹被新华网、光明日报、央视等媒体多次报道,获评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1604105团支部践行新时代要求,彰显青春活力和责任担当,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卫星技术研究所研究生党支部入选首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一批师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创新女性”、全国见义勇为优秀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文字综合 | 商艳凯

图片 | 新华社 辛然 兰锐 电信学院 航天学院等

视频 | 由培远 孙毅

排版 | 商艳凯

审核 | 梁英爽 李守斌


延伸阅读
  • 哈工大回应志愿者拍考研试卷袋

    本文转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我们关注到因我校志愿者对研究生招生考试试卷袋拍照上网不当行为引发的网络舆情。学校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相关调查工作。经初步调查,该志愿者工作是在自命题空信封上粘贴

  • 哈工大电致变色技术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验证

    10月22日,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研制的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完成空间性能与功能验证,这是我国首次开展电致变色技术在空间环境下的性能验证。该技术产品于10月14日搭乘交通VDES卫星,由长征二

  • 致敬功勋!这位哈工大人的故事被搬上荧屏

    日前重大现实题材电视剧《功勋》在各大卫视热播并引发热议 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想照耀中国”展播剧目该剧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创作将首批“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于敏、黄旭华、张富清申纪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