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闪耀•安医人┃陈应谦:矢志不渝,为国为民

大学 作者:安徽医科大学 2021-04-23 12:46:48


编者的话: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近代饱受战乱、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送来了光明和希望。1926年5月,也是在上海,一群怀着医学救国理想的留日爱国志士在南市沪军营创办了我校前身东南医科大学,后更名为东南医学院,而后内迁怀远,再至合肥,定名为安徽医科大学。从诞生之日起,安徽医科大学的血脉之中就蕴含着红色基因。追溯学校近百年发展史,始终与国家与民族同命运、共呼吸,一代代安医人以医学救国为初衷,民族富强为要旨,前赴后继、薪火相传,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建校九十五周年契机,我们从档案中寻找着先烈的足迹,编撰“红星闪耀•安医人”系列文章,他们有的广为人知,有的默默无闻,都是矢志不渝地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应为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


(图片来源:中国医科大学档案馆)

陈应谦(1912-2006),江苏吴江黎里人,是我校1936届校友,著名医学教授。1932年至1936年就读于东南医学院,毕业后在南京中央医院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由李克农同志介绍到中国医科大学,先后任教员、教育长、附属医院院长、副校长。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到1959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1959年到1962年下放到内蒙古。1960年至1979年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宁夏医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0年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院长、党委副书记。1987年离休后为中国红十字总会东方老年服务中心理事长。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曾为毛泽东、刘少奇、叶剑英、陈云、王稼祥、邓颖超、贺龙等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诊治过疾病,为我党的高等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求学东南

图|陈应谦(中)和傅尧(左)、李彭麟(右)在上海东南医学院真如院区内合影

1912年,陈应谦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的黎里镇。其祖辈开设了镇上第一个中药铺:“陈同春”。1926年,陈应谦随父亲到盛泽镇开办寿康中药店,并拜名医为师,每天随诊抄录方剂。1927年,母亲病故,陈应谦到上海求学。1932年,考入东南医学院。入学不久,即遇“九·一八”事变。陈应谦积极参加了东南医学院和邻近的暨南大学发起的爱国学生运动。上学期间,他爱看进步小说和电影,如郭沫若、鲁迅、成仿吾、郁达夫、邹韬奋等人的著作,以及《渔光曲》、《大路》和《雷雨》等影剧。学校政治老师也经常宣传中国共产党要求抗日的事迹和江西瑞金的情况,讲述毛泽东、朱德的故事,陈应谦总是听得津津有味,更加仰慕共产党救中国的崇高理想。1936年,陈应谦从东南医学院毕业,考入南京中央医院做实习大夫,该院是按照北平协和医院新建成的国家大医院,300多张病床,设备齐全先进,也是中央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在这里学习和工作,陈应谦业务能力进步很快。

图|我校《历届毕业同学录》中陈应谦的记载


奔赴延安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应谦随南京中央医院几位高级大夫奔赴前线,先在河南信阳伤兵医院工作,后参加了宋庆龄募款组织主持的医疗防疫队,为难民免费防疫、治病。在抗日大后方,耳闻目睹了国难当头、国民党消极抗战、贪污腐败、伤兵难民无人医治等情况,他痛感个人能力有限,向往参加革命。1939年8月,由李亭植医生介绍,陈应谦到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报到,在李克农的帮助下,与李亭植等人经柳州、独山、贵阳,再经遵义到重庆,出成都到宝鸡、经咸阳、到西安,终于在1939年12月20日到达革命圣地延安。
随后,陈应谦被分配到延安南面200里的八路军卫生学校工作。这所卫生学校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中央苏区,随同工农红军进行了万里长征,在红军战争中诞生,在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成长,办学方针即培养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红色卫生干部。1940年9月,经毛泽东提议,正式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1年,毛泽东为红军卫校十四期学员,也就是更名后的中国医科大学第一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并为建校十周年展览会题词“办得很好”。


图|毛泽东为十四期学员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被印在学员的毕业证书上。

图|朱德总司令为中国医科大学十六期学员作形势报告,右一戴眼镜者为陈应谦。

陈应谦是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医生之一,曾为毛泽东、王稼祥、王明、陈云、彭德怀、邓颖超、叶剑英、王观澜、周士第、贺龙、朱德、陈毅、蔡畅等人医疗诊治。他先后任中国医科大学教员兼系主任、教务主任,当时,延安的条件很差,缺乏必要的教学用具。在时任校长王斌领导下,他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病理、药理实验室和临床检验室,开展了眼科手术、眼底检查、尸体解剖、病理检验以及病理标本收集等工作。他变卖自己的财物购置教学实物,自己动手编写教材,使医大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1942年3月,陈应谦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延安时期陈应谦在上病理课


转战东北

1945年陈应谦随校北上,担任教务处处长,先到达张家口,后到齐齐哈尔市。1946年7月,延安中国医大迁至东北合江省兴山市,同时接管了伪满陆军军医大学,东北大学医学院,哈尔滨军医学校等,陈应谦先后任总校教育长和附属医院院长、中国医科大学第三分校(安东)第二校长。1949年9月,任中国医科大学(沈阳)附属医院院长和辽宁医大副校长,培养了成千名医务卫生干部,支援人民解放军,为建国初的恢复接管工作创造条件。抗美援朝时期,美国在朝鲜进行细菌战,对朝鲜北部和我国边境投掷细菌炸弹,1952年5月,中国医大奉命建立细菌战防御研究组,陈应谦兼任组长,一方面组织群众进行细菌战的防疫工作,一方面组织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实地勘察,收集人证物证,为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控诉美帝国主义细菌战罪行提供了资料。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时,卫生部发给中国医大和反细菌战专家组一面锦旗,锦旗由毛主席题词:“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陈应谦作为专家组代表上台光荣地接受了这面锦旗。后来,将原有的“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字句除去,留下“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作为卫生部门群众卫生运动的旗帜,接着又成立了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就是全国卫生运动的由来。


图|1951年毛泽东主席亲自签发的陈应谦为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任命书


由北京到内蒙、宁夏再返京

1953年4月,陈应谦调往北京工作,1953年至1958年任人民卫生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他在3年内建立健全了各种规章制度,编辑出版了大量中西医药教材和医药书刊、杂志,使全国医药卫生出版工作得到较快的发展。

1959年,陈应谦下放到内蒙古土默特旗萨拉齐太阳人民公社五圣公大队劳动。在此期间,与同时下放的卫生部原副部长王斌同志,在五圣公大队建立了全旗第一个生产大队医务室,治愈一批患有传染病、地方病和急诊病的患者,五圣公医务室一时名声大振,周边盟市、旗县农村患者慕名前往,求医者络绎不绝。同年夏,受聘于萨拉齐城关卫生院,开展内科门诊,任内科主任。同时,开办了医务学习班,为萨拉齐卫生院和土默特旗医院、土默特旗各人民公社卫生院培养了一批医疗卫生骨干,这些医务人员成为一个时期当地医院的主治医生,有的后来还成为了专家。1961年,受乌兰夫同志之邀,与同时下放的王斌、魏鉴明成立了内蒙古全区卫生干部教育组,任组长,在全区各旗县巡回讲课,他采用边讲边做的实践教学法,为内蒙古培养了一批医卫干部的技术骨干。

1962年,陈应谦任宁夏大学副校长和宁夏医学院院长。1966年至1973年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73年至1977年任宁夏医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至1980年6月任宁夏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在宁夏工作的近20年里,他注重医疗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宁夏卫生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1980年7月,全面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陈应谦奉调回到北京,任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院长、党委副书记,直到1984年离职休养。在首都医科大学工作期间,他认真负责,勤恳敬业,狠抓教学,严抓科研,使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在国家医学生统考中获得了全国三连冠的优异成绩,培养出的优秀学生遍布我国卫生行业的重要岗位。离休后,他依然十分关心学校的改革、建设和发展工作,主动参加学校建设发展座谈会,提出很多好的建议。他还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撰写回忆文章,任中国红十字会东方老年服务中心理事长,编写发表了《养生之道》等著作。

图|1998年陈应谦教授所著《走向卓越》一书,所赠对象高恩显为少将军衔,曾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办公室主任、人民军医出版社社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2021年4月,档案馆由网络渠道购得此书。


2006年我校八十周年校庆之际,时任校长张学军、副校长李俊一行专程登门拜访陈应谦校友,陈老见到母校来人十分激动,简要回顾了自己从东南医学院毕业后的经历,仔细询问母校发展情况,并赠送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与照片,表达了一位老前辈对母校的挂念与深情。

图|2006年时任校长张学军、副校长李俊一行拜访陈应谦校友


图|陈应谦校友手书将在东南医学院求学照片捐赠母校

陈应谦校友是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他精通英文、德文,长期从事医学教育领导工作,在我党的医疗卫生战线和医学教育领域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培养了大批医学专门人才,2006年12月8日,陈应谦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他的一生功绩卓著,为了人类的崇高理想,把自己的一切全部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和人民大众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书目:

1、《中国医科大学校史图志1931-2011》,戴万津、赵群、王林松、王大南、郭秀芝,辽宁人民出版社。

2、《中国医科大学岁月》,王林松、郭秀芝,辽宁人民出版社。

3、《鲜红的足迹—安医大杰出校友陈应谦生平纪实》,祖云,《江淮文史》2020年第5期。


供稿单位: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

作者:张    芳

责编:公惠玲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