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过高数课,栽在“双十一”? 杭电高数老师、经济学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算了算...
零点刚过,“双十一”就捷报频传:截至11月11日0点45分,天猫已有411个中小品牌销售额突破千万,40个品牌成交额突破了1亿元大关;京东家电成交额5分钟破20亿……
从2009年开始,“双十一”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迅速成长为“购物狂欢节”的代名词。与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相伴,人们对“双十一”的质疑声浪渐高:优惠规则越搞越复杂、价格并没有降低多少、诱导人们冲动消费……
带着这些问题,浙江省教育厅官微@教育之江的记者曹可可和顾俊丽采访了我校理学院与经济学院的老师及同学们。
复杂了吗?
满减、跨店满减、定金、尾款、店铺红包、品类红包、直播间红包、“喵糖”……在把优惠规则搞复杂这件事上,电商平台从不缺乏热情和创意。
“完全没有购物的快感,被平台定的规则牵着鼻子走。”
大四的王同学很“心累”,她从10月中旬就着手研究购物攻略,罗列购物清单,比对各平台优惠政策,加入各种凑单群,蹲守在直播间等优惠,和同学组队抢“喵糖”。
为了薅到更多“羊毛”,她一有空就要掏出手机选品比价,还要将购物车的宝贝闪转腾挪,就是为了多凑齐200块,享受“满200减30”的优惠。
受够了信息轰炸和不断计算,第一次预售结束后,她退出了凑单群,谢绝了抢“喵糖”邀请,提前结束了她的“双十一战斗”。
杭电数学培优团队在网络购物中挖掘数学趣味,团队成员们发现,复杂规则的背后有一套数学模型。
“对于商家来说,‘满2件9折’的规则很简单,‘满200减30’的规则也不难算,但当两个规则叠加在一起后,满减的基数是商品原价还是折后价,不同电商平台规则有差异。为了保持到手价基本相同,商家要在不同平台规则下设置合理价格。”
杭电数学培优团队
团队成员刘建贞介绍,大型商家的商品价格都是由数学建模和大数据相结合而设置,当红包等更多优惠变量加进来,计算的复杂程度会急剧上升。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个反向求解的过程注定不易。
杭电经济学院教师江力涵介绍,复杂规则的本质,是经济学上的“价格歧视”。
而价格高低的区分,靠的就是这套复杂规则。
江力涵认为,在消费动力没有出现明显疲弱的前提下,“双十一”的优惠规则并不会简化,甚至会更复杂:“总会有人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配合这些规则,而当消费数据积累足够多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平台甚至可以为每一个人量身定制一个优惠方案,多次被点名批评的‘大数据杀熟’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
便宜了吗?
“双十一”前,大四的吴同学“种草”了一款蓝牙耳机,当时页面价格是1430元,并预告参与双十一“满199减25”优惠活动。算下来,“双十一”当天买要便宜一两百块。
但到了9号,他发现耳机提价到了1630块,优惠后的价格还是1430元。“店铺就是搞了个噱头引流,其实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实惠。”
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这类“先提价后打折”的套路已经有所收敛。然而, 当“618年中大促”“99划算节”“双十二购物节”等网络促销日渐繁杂,“双十一”所标榜的“优惠力度空前”也显得难副其实。
大四的刘同学正在运营一家淘宝店铺,他在没调整产品定价的情况下参与了“双十一”满减活动,补贴费用要由自己出。但他透露,考虑到成本和顾客心理,他们会调整店铺红包,价格不至于和平常差太多。“如果现在太便宜,可能会对之后正常价格的销售有影响。”
“整体来看,‘双十一’的价格是会便宜一些,但幅度并没有宣传的那么大,甚至不如日常促销活动。如果不是长期关注某类商品,学生很容易被各种优惠算法包装的价格唬住。”刘建贞说。
此前,她通过领取商家红包,在某购物平台以20元左右的超低价格买了两箱牛奶。她原以为“双十一”当天价格会更低或至少持平,但实际到手价却涨到了60元左右。
“所以,买之前不妨多问问自己:究竟是‘我足够需要’还是‘它足够便宜’?如果是前者,可以充分利用优惠券进行优化;如果是后者,那就要三思而行,因为它可能既不是你需要的,也不是最便宜的。”
赚到了吗?
买完化妆品和衣服后,大二的顾同学一算,折后总价700多元。为了享受满减优惠,她又随便挑了一件打底衫凑够800元。
她来不及细想凑单买什么——一款心仪已久的化妆品正在参与“零点抢”,抢购倒计时的上方,还有“库存紧张”四个红字,好像犹豫一秒,宝贝就会被其他人抢光。
第二天醒来,顾同学发现那件化妆品还未售完。她经常出没于带货直播间,立刻意识到又中了商家“饥饿营销”策略。“直播间里一件商品开卖后,很快就会显示售完,但过会儿可能悄悄补货。其实货源是充足的,就是想让大家抢。”
“双十一”学生快递过多,杭电临时开设快递点
“不买就亏了”“买了先屯着”“大不了退货或转卖”……类似“稳赚不赔”的想法相当普遍。可顾同学发觉,便宜但无用的东西越积越多,总体也已花费可观。
但比起这些,更多看不见的成本被不断消耗。
“消费要考虑机会成本,也就是为了抢优惠而放弃的东西。如果你是在刷剧时偶尔抢一下优惠券,我觉得无关紧要;但如果你是在上课时抢‘喵糖’,你就放弃了学习知识的机会,这得不偿失。”江力涵说。
对于成长为独立消费群体没多久的大学生群体,他特别给出三点提醒:
◆ 要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信息。有些优惠要注册或加入各种会员,可能不经意间就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弊端可能在很长时间后才会显现。
◆ 要提高自我产权保护意识。你享受到的每一分优惠,都可能承担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后果。价格低了,产品质量能不能保障?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要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权。
◆ 要有理性的消费观。当你在消费某一件产品的时候,你对它的评价会变高,但其实它对你的生活影响并不大,这就是“禀赋效应”,极易产生伪需求,造成冲动消费。
责 编 | 楼 威
推荐阅读
1.哇!原来大学的“宿”颜这么惊艳!
2.破纪录拿下“瑞萨杯”金奖!满绩通过“杀手课”!打造“电路板式”班级!这个班长太霸气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