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并肩读书的地方 | 美国洛杉矶留学之旅
那些年我们并肩读书的地方
美国洛杉矶留学之旅
本 期 特 邀 嘉 宾
Houwei Fu
Houwei Fu
西交利物浦大学
设计学院建筑系2017级校友
本科GPA3.7
前校友联络委员会副会长
现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筑系
01
申研
Q1 申美研有什么要求?
建筑美研的申请要求大致相同,总得来说大致分为五类:作品集、语言成绩(托福和GRE)、文书、推荐信以及其他个别要求材料,但每个学校的侧重点差异较大,具体可以在官网或申请机构查询。相关材料的提交一般都是通过学校自建或者共建的网申系统进行。学校申请要求随时都会更新,因此在申请季的同学们应当特别留意目标院校的官网以确保申请时间和预备材料无误。
对于UCLA来说的话,建筑主要看作品集、GRE(315+)和托福。如果作品集出色,语言一般可以免除要求(2+2选手),4+的学生托福100分以上就可以。其他专业普遍GRE325,托福也是100+。当然这两年GRE可以不提交,但是提交的话肯定会有优势。
Q2 西浦建筑生申请美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西浦的课程安排相对于纯英本而言课程体系的复合度要略高(也就是说涉及的面相对较广),所以在申请项目的自由度上较高些。例如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我们既可以申请一年制的理学硕士(MSAAD、MSAUD)项目,又可以申请三年制的建筑学专业硕士(MArch或MArch1)项目。
如果是优秀作品集和申请材料还会被放到MArch1 AP或者MArch2的篮子里,而且往届学长学姐在研究生学校就读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所以美国部分院校对我校学生的认可度在2016年以后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具体表现在发放MArch2和MArch1 AP的数量提高以及申请一年制项目的允许程度的提升等。
此外,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声誉,柯林罗、麦克斯韦尔等杰出校友在赴美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美国高校的招生官普遍认可利物浦建筑学院的育人体系,因此本科学校的背景总得来说是给各位加分的。
但是,由于培养体系的差异,西浦、利物浦在本科阶段的教学在深度上还是略显单薄,尤其是对于建筑理论和写作的训练强度和记忆的深度要求并不高,所以会有种感觉都学过,但是又想不起来学了什么的困惑。
02
学习
Q3 美国的城市建筑规划和英国有什么不同?
美国建筑的设计出发点和落脚点与英国有很大不同,最集中体现在建筑与人和环境的关系上。美国的大部分城市由于土地所有权和获得方式等历史性因素,城市缺少在区域层次的综合规划,过度低密而无需的扩张导致城市内部的街区衰退严重。
不同于英国的步行导向,美国的建筑和城市结构更多地是车行导向的,以方便汽车的出行需求为主要目标。因此,美国的建筑在街区中更像是一座座背离城市的孤岛,不想也不需要和街道、社区有过多的互动。例如很多美国的shopping mall都是背对城市的,面向街道转角的空间反而是巨幅广告牌或干脆被直接封死。
Q4 在阅读书籍方面有什么推荐?
我最近在读芦原义信的《街道的美学》。这本书主要概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街道和城市的关系,分析了街道空间组成和不同氛围反馈的成因,定量分析了街道和两侧建筑的关系以及如何营造“美”的街道等等。相比与纯粹的建筑设计,我对建筑作为都市运行的重要部件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城市机器其他组分的关系更感兴趣。
说实话,有关建筑学的书籍浩如烟海,就算是从事一辈子学术研究工作也不可能全部读完。对于本科生来说,能够发现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点并能够顺着这个点深入地阅读下去,做到对某个学科领域有所了解已是不易。
启蒙书籍的话我个人比较推荐大家从程大锦教授的《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与彭一刚院士的《建筑空间组合论》开始看起,相较于一上来就切入弗兰姆普顿的批判性地域主义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这些具体建筑学话题,我认为先搞清楚“建筑设计”是什么更加重要。
此外,至于西方古典建筑的书籍,我其实不推荐本科生去过分阅读。不在那个文化环境中是很难学到精髓的,而且这些本身已经是一种既成的事实,在构成或是形式上的可学度非常有限,可能更多的是在观念和哲学上的启发,一上来就陷进去私以为效费比不高。
03
学校
Q5 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大学各有哪些优势?
综合性大学可以提供更多的跨学科资源,同时在设施上会好一些。而专业性建筑学院则拥有相对更先锋的教学理念(毕竟规模不行,理念要不再“玄”一点怎么去和别人竞争),怎样选校还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Q6 UCLA有什么比较吸引学长的地方?
此处感慨一下洛杉矶的气候是真的好,另外洛杉矶的发展深度得益于十九世纪的西进运动、淘金热和二十世纪的驻军活动,绝大部分居民都是移民,多元化的族裔带来了迥异的在地性文化。此外,作为全美第二大城市和著名大都会,洛杉矶汇聚了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个时代,信息是最难得的资源。
其次,洛杉矶有较多本土派的建筑师,设计氛围相对活跃。而UCLA本身教授的课程范围也涉猎较广,研究领域多元,更侧重于与艺术的融合。UCLA的建筑学专业硕士项目素来以扎实闻名,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一般都会去顶级建筑设计事务所工作。再加上洛杉矶即将承办2028年奥运会,在某种程度上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西海岸的NewMoney,洛杉矶的城市发展前景较好也是我比较看重的因素。
04
就业与生活
Q7 建筑系毕业生就业有什么方向?
设计院、建筑设计外企、地产、传媒、游戏开发、政府机关与企事业单位都是比较常见的选择。这两年大环境相对差些,去设计院的人数大概是历史上的最低点。其实在我看来,建筑学的教益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它的思维方式,比如过程和管理的控制。无论将来选择从事什么职业,这种思维模式都能让人受益匪浅。
Q8 建筑生该如何丰富自己的履历?
多实习。实习可以不仅仅局限于建筑设计领域。如果有条件,可以投简历到传媒、插画、游戏和财经等专业,去了解一下其他行业的活动,尤其是了解一下最前沿的行业在干些什么。对于竞赛,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参与一下,但是国内的这些竞赛对于申请国外的研究生帮助相对有限,同学们可以去尝试参与一下国外机构组织的针对国内场地的设计竞赛。学校内部颁发的各种rewards,写在简历上也会有帮助。
另外可以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具体就是服务周围社区或者所在城市的项目,大学的社会效用的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老校长Clark Kerr在1963年付梓的文章The use of the university中率先提出的,现在这个观念已经被美国的大学广泛接受和认可。MIT2021fall的申请材料中还特意布置了一篇关于在地性话题的文书,申请者需要写出其对于所在社区的贡献并展望假如自己被MIT录取能够为MIT带来什么。
Q9 学长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什么想法?
现在相对还不成熟,具体的规划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或者计划还会进一步调整。目前是打算读博士之后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尽管社会上对建筑设计(建筑制图与设计)存在唱衰的声音,但是我还是觉得建筑学是一个非常有价值和潜力的学科,特别是与高技术和人文社科的融合这一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
将来一定会回国。赴美两月有余已经目睹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割裂和众多潜在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囿于美国目前的体制,加上非常巨大的历史包袱,很去难抽丝剥茧地解决或是破解,很多看似有用的尝试都是治标不治本,不用说建筑师了,政治家们都无能为力。
总得来说,我其实不太喜欢美国整体的社会氛围,尤其是本身在山东这个满是人情味的地方长大,现在又在英格兰这个彬彬有礼的地方呆了这么久,美国这种所谓的“多元化”,总让我觉得奇奇怪怪的。
Q10 在美国生活情况如何,费用如何?
美国不同的城市生活情况和费用不太一样。支出的大头主要是学费。就建筑学硕士项目而言,公立大学大概4万美元一年左右,私立大学普遍集中在6万美元上下,各别学校还会更贵。
生活费纽约最贵,洛杉矶可能和伦敦差不多,如果是去纽黑文、安娜堡、伊萨卡、圣路易斯这些地方可能比利物浦稍贵。2020-2021年整个美国的物价综合来讲快涨了接近一倍了,尤其是主要的民生产品和生活物资这块,大宗消费品也涨势感人。
Q11 美国现在疫情如何?
洛杉矶尤其是UCLA所在的西木区防疫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基本都能做到戴口罩,大部分室内场所必须有面部覆盖物才允许进入。目前疫情其实对生活影响已经逐渐变小了,虽然教室、图书馆和食堂仍旧采取极为严格的限流措施,但是基本的教学秩序已经恢复正常。
学长寄语
私以为自己还不够格去写什么寄语,可是采访的学弟学妹盛情难却,我便想着从一个过来人的角度和学弟学妹们呢喃两句心里话。
不同的成长环境孕育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和价值观,回眸本科四年地生活,我最大的感觉即是世界上没有完全的黑白,大量的灰色地带游走在迥然不同的价值观之间。就大学生活而言,悬梁刺股也好,劳逸结合也罢,甚至以玩为主都不见得是绝对的坏事,只要人间值得、只要无悔无憾,便足够了。
祝大家能光风霁月歌,亦可天马踏银河,度过快乐充实的大学时代。
声明:推文中照片部分来自学长作品集,请勿抄袭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