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份喜报,事关全体交大希望学子!

大学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2022-01-02 16:45:22



《“四个结合,六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正式公布了第二批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评选结果,学院申报的《“四个结合,六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经专家组评审、教育工委审定,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





此次成功获批四川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类精品项目。是学院推动三全育人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有益探索。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面对高校办学的重大命题,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依托四川省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针对民办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广泛调研,着力推进思政教育改革,构建了“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近年来,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三全育人”改革试点,立足十大育人体系构建大思政格局,“三全育人”项目实施过程和成果多次受到《中国交通报》、人民网、中国网、四川教育网等各级媒体的宣传报道,产生较大社会影响。
作为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高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政策引领,提高政治站位,成立院领导牵头的心理育人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指导、危机干预、教研科研、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六位一体”工作体系,从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育人实践活动、心理咨询与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科研项目、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多管齐下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创建双轨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
学院通过“线上+线下”与“必修+选修”双轨渠道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施加思想道德的影响。
于2010年办学伊始就对全校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结合学生成长、学习等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设计课程单元,融入“表达性艺术治疗”特色的相关理念和方法技术,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环境,关爱身心健康发展。
截止目前已有2010—2020级共55620余名学生接受了课程教学。而为了满足其他年级学生对心理相关知识学习的兴趣,由心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制定相应的优质公选课,如积极心理学、性心理健康、犯罪心理学等课程,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还定期推出精品讲座,如新生入学专题心理讲座、大学生性健康教育讲座、大学生恋爱指导讲座、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疫情心理相关专题讲座等,丰富学生心理视野。

(心理健康课线上教学专题、疫情期间专题讲座)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课堂展示)



二、创新整合性活动体系,增强学生正向心理体验


学院构建了认知(沙龙、主题讲座等)—情感(体验内化活动)—能力提升(团体辅导类、实践活动类)的活动体系,丰富心理育人内涵和心理育人活动体系。
一是每年在全校范围内为大学生举办丰富多彩的“5·25”心理健康文化月活动,每年设置不同主题,从心理育人专业教育活动和心理育人实践教育活动两方面出发,构建“氛围营造-知识教育-互动体验活动-赛事活动”的活动体系。
二是以“表达性艺术治疗”为手段探索心理实践育人新途径,在心理专家和受培训后的专业教师指导下,由学生来指导学生,实现朋辈互助,建立健全极具特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各项活动已开展约145场次,直接参与学生约4000人次。
三是进行新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增进学生对集体的参与意识及责任心,于10-11月面向以新生为主的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素质拓展系列活动,如心理讲座、团体心理体验活动、心理电影沙龙、趣味心理测试、心理读书沙龙等。

(心理健康月美文朗诵大赛)

(性心理健康电影展演与线下电影沙龙)






三、完善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强化学生日常预警防控
学院统筹规划,完善危机预警干预体系,由学院领导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了针对危机学生心理干预的寝室-班级-院系学生工作组-心理中心的四级预警系统和寝室-班级-院系学生工作组-心理中心-学院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五级干预网络,为预警库里的每位学生提供专人专案服务。
与此同时,学习培训,强化危机干预力量,重视学院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技能的培训,制定辅导员心理助人技能培训体系,指导辅导员掌握心理危机干预要点,并由专业老师指导管理心理委员队伍,建立了心理委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心理协会三支朋辈心理服务队伍。
此外,开展医校合作,畅通危机干预绿色就医渠道,于2017年12月与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彭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21年6月同四川省精神医学中心签订四川省心理援助热线心理科普公益合作协议,目前已经展开了学生见习、假期实习、就医绿色通道等合作内容。

(学院与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商议共建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



四、提供形式多样的心理咨询服务,满足学生个性化心理需求
学院设立了心理发展辅导室、心理测评室、阅读及心理体验中心、团体活动室、综合素质训练室、健康小屋等,积极构建了以“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自助与他助”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体系。在工作方式上,开拓个体咨询、团体辅导、QQ在线咨询、邮箱咨询以及危机干预的五大心理咨询模式;在预约途径上,学生可采取现场预约、热线电话、班级心理委员和辅导员转介等多种方式;在心理咨询技术上,教师灵活运用访谈咨询技术、箱庭疗法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等多种技术,制定个性化的精准心理咨询方案。
自2010年开始开展新生心理普测工作,从2019年起,运用教育部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进行普测,十年来共计50000余人次参加普查,建立了新生心理健康电子档案,对心理异常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制定“一人一策”救助干预措施。

(2020级新生普测完成情况)



五、依托项目驱动,专业化提升育人实效


2017年2月,学院成立了“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由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彦同志担任会长。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学院成功申报了中国计生协和成都市计生协青春健康高校项目,在项目依托下,积极为全校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青春健康服务。项目打造诸如心理情景剧大赛、社会实践调研服务、青春健康知识竞赛、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辅导活动等一系列精品项目。通过高水平科研项目的开展,不断提升学院心理育人的专业化水平。


(学院成功中标中国计生协2021年青春健康高校项目”)








六、探索开展社会服务,特色化拓展育人平台


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心理中心与地方创新要素资源对接,进一步加强与金堂县计生协、韩滩慈济小学、彭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心希望心理关爱中心、为乐公益、成都地铁等校企合作单位的联系,实现科研、医疗、文化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根据地方需求,依托学院的科研环境和教师团队的研究能力,推行项目教学,目前已指导学生参与慈济小学留守儿童项目、阳光热线、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高校项目、成都地铁员工心理服务项目等。


(慈济小学留守儿童团体辅导活动)


在心理育人长效机制建设工程的带动和促进下

学院心理育人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1
首先,师生对心理育人项目满意程度高,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覆盖,心理普测、心理档案建设实现100%,学生参与度100%,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及时有效。在心理育人过程中,师生都接受了有关心理健康相关的培训,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心理健康意识,提高了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近几年来,学院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伤亡事故为零,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了学院的安全稳定。
2
其次,实践活动成效显著,成果内容丰富,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如:近年来,教科研累计立项20项,教师通过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篇,其中有两篇论文获得学术会议论文二等奖,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学生在金堂县慈济小学“留守儿童”项目中独立地开展团辅活动,并完成了农村留守家庭的心理测评与个案咨询的课题研究,部分学生还获得了“成都市计生协优秀志愿者”称号。与彭州四医院合作的“武警心理减压”项目得到了院方的大力称赞,为感谢中心的学生为地方服务做出的贡献,院方精心准备了礼物和证书馈赠学生。
3
学术团队在参与合作单位的公益项目中,成果丰富,分别在2018年全国“加油,乡村夏令营”获得全国季军、2021年全国“加油,乡村夏令营”获得亚军的好成绩。此外,同行认可度高,示范辐射作用明显。“青春健康项目”和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得到了金堂县计生委的赞许,在中心挂牌设立流动站点。2019年和2020年,学院连续两年获得金堂县艾滋病防治先进单位。

“六位一体”心理育人工作获得了

四川省教育厅网站、人民网、中国网、

四川在线、新浪教育等各大媒体的报道

并在2020年获评四川省“十佳心育”学校称号

(心理育人工作所获荣誉部分截图)






在学院“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下,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经验、实践活动经验、预防干预机制的建设经验,以及丰富的师资团队提供咨询自助服务,学院构建形成“四个结合,六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
该体系基础扎实、机制成熟、育人实效突出,有较好推广价值。一方面,开展了大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咨询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从以危机干预为主转向以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心理素质提高的发展目标为主,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发展。另一方面,将校内成功的团辅经验、个案经验、机制建设经验和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才带向社会,与多个社会政府组织、事业单位和公益组织等合作,将心理育人的成果服务地方社会,达到了资源有效优化最大值。

(“六位一体”心理育人体系结构)








看到这篇推送

小希期待大家在评论区

留下你们的感想


长按二维码

与小希一起

开启掌上 希望微生活


本期素材| 心理发展与服务中心 党委宣传部罗昭芮

本期编辑| 杨若昕 

本期编审| 郭瑾皓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