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香绵长丨袁爷爷,我们一定好好吃饭
君似雁随阳,
为民谋稻粱。
周一的晨光中,五星红旗在天长小学的操场上冉冉升起。今天,同学们没有如往常一般进行大课间活动——每个孩子都静静伫立着,聆听一位老人的故事。
国
士
无
双
就在刚刚过去的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先生与世长辞,享年91岁。
袁隆平
1953年,刚刚毕业的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教书。在这里,三年的自然灾害让他目睹了无数的忍饥挨饿、家破人亡。而这时老乡的一句“大米才能顶饿”,在年轻的袁隆平心中种下了一个让所有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
奈何逐梦之路总是遍布了荆棘与坎坷,1960年夏天,他偶然在田间发现了一株穗大粒多、结实饱满的水稻,却苦于这样优秀的基因无法传承下去。袁隆平和团队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排查了几十万株水稻,总算找到了合适杂交的水稻植株。
熬过了数年的质疑和打击,袁隆平团队在1975年终于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并在全国大面积推广——中国粮食大丰收的日子到来了!随着杂交水稻技术的不断发展,1976-1999年全国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2020年双季晚稻平均亩产达到1000多公斤。中国真正做到了用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
超级杂交水稻
即便到了耄耋之年,即便早已功成名就,可袁隆平不曾停止美好的设想,他不仅想当洞庭湖的麻雀,还要做那太平洋的海鸥,用中国杂交水稻技术,造福全世界的人民。试验田里湿漉漉的柔软土地,拥挤得将要把人吞没的金黄稻海,那是袁老一生的牵绊。
缅
怀
致
敬
“他曾想象稻谷长得像高粱一样高,可以坐在下面乘凉。我想说,您伟岸的身躯就是偌大的树荫,庇佑着数代人的成长……”在大队辅导员刘璨老师满含深情的声音中,原本攒动着的小脑袋静静低垂,不知是哪只小手,悄悄擦拭眼眶。
英雄本是老农
有人早早就在日记中用稚嫩的笔触写下了悲伤与缅怀;有人拿起画笔,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内心的触动;一张张漂亮的手抄报,流露的是最纯真的呼唤和思念;清澈的童声响起,那是孩子们在用自己的方式许下诺言……
孩子们的日记
孩子们的主题小报
这一首首动人的小诗,来自二(2)班的孩子们。字里行间,有田间的稻香与蛙鸣,也有老人的执着与守望。朗诵声声,我心切切:“等我们长大,您的梦想,我来接棒!”
孩子们的诗歌
孩子们的美术作品
RADIO
天长小电台
听大队辅导员刘璨老师读袁隆平爷爷写给母亲的一封信
RADIO
天长小电台
听三(6)班谢本心同学诗朗诵原创作品《米》
天
长
做
法
躬耕田野的袁隆平,是孩子们投身劳动的榜样。在天长小学的东坡路校区,校门旁开辟有一块“天长菜园”,每届三年级同学都会在这里播种瓜果蔬菜,细心培育。白菜、豌豆、茄子……提起自己的农作物,孩子们如数家珍。等到了收获的季节,蔬果摇身变成碗里的美味佳肴,品尝着劳动的果实,同学们的脸上总会洋溢幸福的微笑。今年的三年级同学又亲手栽下了种子、禾苗,还成立了“十大研究所”,让我们期待他们的成果吧!
天长菜园
而在孝女路校区,每年五月,六年级的孩子们都会满怀期待组队出发,开展为期一周的学农之旅。土屋建造、古法捕鱼、炊事体验、开畦耕种、挑水灌溉……在桩桩件件纷至沓来的新奇体验中,孩子们沾着满身的泥泞被晒得黝黑,在田间跌爬滚打浑身酸痛,可他们却快乐地说,自己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体味了劳动的意义。
学农时光
关心粮食的袁隆平,还是同学们勤俭节约的榜样。距离“一杆秤公约”的实行已经快一年了,当你走在午餐时间的天长校园中时,你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孩子把饭菜吃得干干净净,坚持光盘;还有一些孩子即便面对不爱吃的饭菜,也尽量把残羹剩至最少;有的班级因为连续做到剩饭剩菜,作为“免检班级”全校表彰......我们相信,即便离开秤杆,光盘也正慢慢从检查的标准、倡议的目标,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天才学子发自内心的习惯。
光盘行动与“一杆秤公约"
袁老曾说过,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缅怀伟人的离去,不仅仅是做好一次打扫、吃光一餐饭菜而已。让劳动和勤俭之美体现在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愿每一粒稚嫩的种子都能在天长的土壤中接受德育的浸润,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特别鸣谢以下班级投稿
一3、二2、二5、二6、三6、四1、 四5、四7班
策划 | 吴淑津、金兢 撰稿、编辑丨胡涵钦
审核丨吴淑津 童钰琪 张舒媛
杭州市天长小学
开发潜能发展个性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
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促进有差异的发展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