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大人物志 | 火燎荒原,焰照流云——追记流变学家袁龙蔚教授

大学 作者:湘潭大学 2021-05-11 20:54:12



袁龙蔚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关于流变学的总结与创新,像一团火球,在我心中滚滚燃烧;她在我脑中孕育与成长,像躁动于母腹的婴儿,终究会来到人世间的。只要我活着,天空、彩云和生命的美就会跟我同在。”


为了心中这团流动的火焰,袁龙蔚一生筚路蓝缕,以疾风助之,借林木催之,让流变学之火高可燎空,染红漫天流云,开创了绚烂流光的中国流变学研究的新天地。


荒原上的一颗火种


1928年春,袁龙蔚出生于辽宁沈阳。他的父母在金立大学毕业后双双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习医药学。归国后,其父先后任广西医学院教授、沈阳制药总厂厂长、天津制药厂厂长,1956年参与研制我国首批人工合成牛黄,并因此获称“全国劳动模范”。受父母影响,袁龙蔚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9岁那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辗转哈尔滨、沈阳、南京、重庆、兰州多地求学,饱受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苦,更加坚定了走科学报国的道路。


1946年,袁龙蔚考入北京大学,选修了数学、物理、化学三个系的必修课,并自学德语、英语和法语,在求知上孜孜不倦的他很快为师生熟知。为了进一步深入学习,本科四年结束后,他并没有选择离校,而是跟随唐敖庆院士主攻量子化学。


毕业后,袁龙蔚被分配到中央交通部科学研究院工作,开始接触到流变学。这是一门以物质的流动与变形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包括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液流变学,研究高速公路塌方、变形规律的岩土流变学,测量食品口感涉及的食品流变学等。流变学的神秘莫测深深吸引着袁龙蔚,在他的心中播下了火种。当时,流变学在国外已蓬勃发展近半个世纪,而国内还只有零星的研究者。袁龙蔚深知流变学的研究在中国尚存在着巨大的空白,这一片荒野蕴藏着巨大的宝藏,急需先行者去开拓。



袁龙蔚心里的火种在这片荒原上熊熊燃烧,燎尽苍茫野草,他潜心十年研究,终于编成国内第一本流变学专著——《流变学概论》。这本书总结了海内外流变学的研究情况和核心问题,是国内流变学的开山之作。后来,袁龙蔚被调到湖南省交通厅工程管理局,参与建设韶山及大托铺飞机场路桥工程;出版近10万字的《表面处治与简易处理》,在国内首次提出简易处治及施工方法,让工程造价降低了60%。


1966年,袁龙蔚被下放五七干校。他白天劳动锻炼,晚上坚持学习;夏天蚊虫叮咬,就用湿抹布擦脸降温;冬天钢笔墨水凝固,就呼几口热气继续写。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通览了大量流变学著作,写出近50本读书笔记和文摘,完成约120万字的研究手稿,为日后《流变力学》这本巨著的写作和出版打下深厚基础。


厚土燃烧熊熊火光


70年代末,祖国迎来科学的春天,袁龙蔚的人生也出现转机。他担任特邀代表,赴京参与制定流变力学的发展规划,整理审定我国第一本流变学名词词典——《英汉化学化工词汇(流变学部分)》。


重归安定之后,袁龙蔚只想找个地方,沉下心做科研、啃硬骨头。他本可以回北京,省外其他学校也开出丰厚条件,但在湖南省委领导写下亲笔信和我校的再三邀请下,1979年,袁龙蔚来到了湘大。在湘大这片沃土上,袁龙蔚将余生都贡献给了流变学的研究及新生力量的培养,他说:“这是祖国的需要!”



袁龙蔚啃下的第一块硬骨头,是攻克湖南柘溪水电站单支墩大头坝迎水面裂纹的难题。拓溪水电站位于资水干流,兼有发电、防洪、航运等效益,被誉为湖南“水电之母”。因渗水问题,积年累月,裂纹不断恶化,一旦溃坝,将影响湖南大部分地区供电。袁龙蔚参与“会诊”后,运用他开创的流变断裂学理论分析成因,提出加固方案,节省了重建大坝的巨额预算,坝体至今安然无恙。1991年,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基于多学科交叉知识背景,袁龙蔚将流变力学与现代冶金学结合,提出流变冶金学,直接应用于我国"红箭8号"的导弹弹托和直升飞机发动机轴流叶轮的研发中。结合系统论方法,提出泛系流变学,为中医的气血学说研究开出新路。结合损伤断裂力学,提出“缺陷体流变学”,让国际上长期停滞的材料强度破坏理论出现新的生机,极大推动了我国流变学的发展。


袁龙蔚的刻苦钻研,让流变学在湘大的厚土上聚起点点星火。1984年,国内第一个流变力学研究所在我校成立,并于1986年获得流变力学(1998年学科专业调整后更名为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硕士学位授予权。袁龙蔚担任所长期间,把湘大流变学学科带到了全国前列、国际知名。1985年,他与北京大学陈文芳教授等人组织成立中国流变学会,在长沙召开第一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这一会议至今已召开15届,成为中国流变学交流研究的重要平台。


1997年9月,首次国际“带缺陷物体流变学”专题研讨会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就是在这次会议上,袁龙蔚创建的“带缺陷物体流变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为中国首创,被来自中、波、澳、荷、美、俄、法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一致承认袁龙蔚还多次出国进行学术交流,与1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建立联系,介绍国内科研进展,让中国科技走出国门。1986年,在约有40多个国家、近300名代表参加的第二届欧洲流变学家学术会议上,袁龙蔚的学术报告受到各国专家、学者好评,论文稿被索要一空。他在国内发表的论文,也多数被国际性杂志如《工程断裂力学》《控制论》《流变学学报》等摘要或全文发表。袁龙蔚的不懈努力,让世界看见了中国流变学的光彩。


薪火传续已成燎原


恢复高考之初,学校里还有一批工农兵学员,袁龙蔚为他们办助教班、编教材,帮他们打基础,补文化。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经常把学生叫到家里,对论文逐句核查,严禁无中生有。袁龙蔚和学生在一起时平和而幽默,外孙女孙晓睿记得,那时爷爷的书房里常挤挤挨挨站了许多学生,不时便传出阵阵笑声。


为了弥补教材的匮乏,他与同事编写出《流变力学基础理论》《流变力学基础》《力学》等一批教材。编写过程中,袁龙蔚夙兴夜寐,四处翻找资料,以补充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这批书籍和教材后来不仅成为湘大学生的学习资料,也被国内许多大学采用。


作为机械工程系主任,袁龙蔚十分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多次为我校年轻教师作有关流变力学的讲座。为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他组织教研室的老师翻译出版了《粘弹性断裂译文集》,共42篇40多万字。其中,袁龙蔚自己翻译6篇,负责校对8篇,并出版《流变断裂学专集》。



他常常勉励年轻人:“勇敢地伸出你智慧的双手,揭开隐藏着未来的面纱,看一看当代科学的奥秘,在人生的道路上做一名执着的探索者。这样,生活就会告诉你,什么是拼搏、奉献、充实、真诚、无悔的人生。”


袁龙蔚认识到,科学研究不能停留在实验室里,知识分子要主动拥抱市场,将论文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1985年,他创办华盛空调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这是湘潭市首个中美合资企业。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开发出多项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创办没多久,公司年产值便达上千万元,每年上缴利税上百万元。身为董事长的袁龙蔚,却不拿工资,只在年底拿三、五百元的津贴。


袁龙蔚执教近30年里,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成为流变学与力学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他心中的赤诚之火点燃了一颗颗年轻的心,培育出一朵朵火苗,遍布各地。


迟暮之年奋斗不止


1990年,妻子孙秀芝因病去世,袁龙蔚悲恸欲绝。结婚以后,妻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承担了所有家务,照料他的日常起居。在干校时,他还曾写诗与爱妻共勉——“几多大事系心头,是是非非战未休。伏枥尚存千里志,凭栏犹抱普天忧。难从尺素陈愚惑,唯秉寸丹抗逆流。且喜寒梅春意溢,为传花讯暗香浮。”妻子去世后的一两年,袁龙蔚几乎无法自己走路,后来大女儿孙美君接过母亲照顾他的担子,他才慢慢恢复。


长期伏案工作、缺乏锻炼,导致袁龙蔚的脑垂体萎缩、小脑指挥失控。年轻时的他爱好广泛,不仅喜爱阅读和写作,还擅长打篮球、下象棋、唱歌跳舞。日益衰退的健康情况,使他离这些爱好渐行渐远,但袁龙蔚亦无悔:“我的身体还能坚持,只要大脑管用就行,小脑随它去。”他越发珍惜时间了。学生罗文波回忆,那时的老师戴着一副黑色粗边框眼镜,穿着灰色的西装,瘦削的脸上爬满了深深的皱纹,皮肤像是久经岁月的老树一般沟壑纵横,日夜在那张老旧的办公桌前笔耕不辍,如一座雕塑般岿然不动。



生命最后几年,袁龙蔚完成了两件心愿:一定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重点课题,一定再写一本新的专著。“其实,我也知道这样做会使我的康复期延长,但我无悔。”他写道。


2000年,袁龙蔚的独著《含缺陷流变性材料破坏理论及其应用》出版,全书近30万字,都是袁龙蔚在轮椅上完成的。1998年,袁龙蔚摔伤造成严重骨裂,使得他只能坐在轮椅上写作。两年间,袁龙蔚基本不再出门,整日写作,每天坚持工作六七小时,不论寒暑。其间有过沮丧和彷徨,也有过兴奋和喜悦,从每天只能写300字到可写2000字,袁龙蔚经过了艰苦的锻炼。他说:“这是给新世纪的献礼,也是我从事流变学研究50周年的纪念”。


2004年寒冬,袁龙蔚溘然长逝。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是他如夸父般追逐的晚年。1986年到1990年,他的年平均教学量为289学时,超过规定任务119学时。1991年到1996年,他发表的论文和专著,年均22万字。曾有整整7年,未在凌晨3点前睡过觉。


作为我国流变学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袁龙蔚开创了缺陷体流变学、加工工艺流变学、中医基础理论流变学等分支学科,出版6部专著,发表学术论文近130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部委级科技进步奖3项、省校级各种奖励与荣誉称号15次。赴多国访问、讲学,组织全国流变学会议4次,主持国际流变学会议1次,为流变学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权,是第一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2004年我校流变力学研究所和建筑工程系合并成立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现如今,学院已拥有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国家重点学科、力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袁龙蔚37年前播下的火种已成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后继者为其拾柴助焰,为流变力学的天空染上更为绚烂的色彩。


字 / 唐佳莉 罗旭 王星

编辑 / 刘送辉

责编 / 丁德凤

延伸阅读
  • 快来打call!我校丁德馨教授入选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中国好人榜11月点赞评议开始啦!我校丁德馨教授入选敬业奉献类候选人快来一起为丁教授打call吧!事迹简介USC      丁德馨,中共党员,南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教授

  • 喜报!交大两位教授当选2022IEEE Fellow

    喜报2021年11月24日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公布2022年IEEE Fellow名单我校电信学院艾渤教授以“在高速铁路信道建模和无线通信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for contributi

  • 元宇宙是个啥?听合工大教授来解码

    近期,元宇宙概念大火。国内外众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积极布局,纷纷进入相关领域。元宇宙已经成为一个从科技界、资本圈到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什么是元宇宙?它对当下和未来的世界可能带来什么影响?今天,官微特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限时推广:让每一个问题都有答案:https://ask.0xu.cn
公众号 关注网络尖刀微信公众号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
赞助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