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新添青春版!什么,是快乐UI?
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来了!
话不多说
先上二维码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下载新华社客户端)
下载好了咱再聊
咦?有些同学问
为什么下载的就是新华社客户端?
别急
打开你就会有惊喜
对
跳出的这一个入口
就是你的“快乐UI”!
面向年轻人
这是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
首个客户端青春版
“双UI”
是我们的匠心诚意
可一键实现
“经典版”和“青春版”之间的切换
获得权威新闻阅读
与年轻语态表达的双重体验
下载好了吗?
我们开始聊了
↓↓↓
2021年5月4日,第72个五四青年节,当你打开新华社客户端,一个透着青葱气息的页面扑面而来,几个大字欢跳着告诉你:青春版来了!橙黄色的按钮扭扭腰,让你看它俏皮的提示:点就完事。
点击一下,直接进入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咦?像又不像是在刷朋友圈?每个栏目都有表情包式图标,像一个个小头像,栏目名也有看头,“靠谱青年”“哇~哦~”“迷惑行为大赏”“萌即正义”“军迷狂喜”……
标题就更有趣了!《什么?应聘还要详细说明恋爱经历?》《买国货不香吗?》《天气转热,“口罩脸”在向你招手》……
一步一图,两步一视频,三步一二次元,竖屏展示就是好看;点赞按钮设计成“比心”的手势,“神评论”还能在信息流里留下姓名。
接着往下刷,还有热榜?上榜的不仅有国内时政、国际大事,idol、网红、在校生、科目二也赫然在榜,“青春热榜”名副其实。
再往下刷,还有“求职”“四六级”“就业创业”等青春服务栏目,青年群体常用的网站接口“一站式配齐”。
……
这是中央主要媒体推出的首个青春版客户端。弘扬主旋律、打破“次元壁”,讲青年故事、聊青年话题——青春版客户端是这么说的,它背后的编辑记者也是这么做的。
千百度追寻“杀手级”应用,
蓦然回首,红海之中还有蓝海
什么样的大背景,孵化出了“青春版”?
内容行业日益拥挤,主流媒体还有没有创新机会?研究发现,青年对内容的偏好正在发生转移,尤其在疫情之后,休闲娱乐内容的热度逐渐下降,课程学习、健康防护、生活技能内容热度上升幅度都超过了10%,“娱乐吸引”正转向“成长吸引”。另外,报告显示,平均每天上网3小时已成Z世代的标配,社交聊天、短视频、新闻资讯都习惯于一“网”打尽。主流媒体正在迎来争取年轻受众的新窗口期。
这代青年的画像什么样?以“佛系”为人生观,以“丧”为口头禅,以自我为中心,只喜欢“二次元”?
“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重任的!”“强国一代,爱国是最流行的时尚”,内容团队的负责人、在新华社微信公号被网友昵称为“小仙女”的陈子夏说。
世界那么大,媒体众喧哗,青年还会把时间分给主流媒体、把兴趣放在主旋律报道上吗?
调研发现,青年群体并不是主流报道的绝缘体,只是对假大空的主流报道说“NO”。新华社系列漫画报道《学习故事绘》以二次元方式讲总书记讲过的故事,就入了青年的法眼、动了青年的“小心心”。
为了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报道“面向网络、面向青年、面向海外受众”的指示精神大写在“新华社出品”里,按照新华社党组部署和社长何平的要求,在副社长刘思扬的带领下,新华社青春版客户端应运而生。
“我们已推出大量适应青年口味的内容创新,只不过都是‘散在分布’。‘青春版’正可以成为系统化承载的平台。”主创团队达成共识。
面向青年、传播青年、影响青年——思路一确定,“青春版”在理念、体验、功能、运营等各个维度上的改变,都变得难而不难。在“经典版”的基础上,“青春版”实现了106项改进和创新。
这么多创新中,有真正的“杀手级”应用吗?它是什么?团队多次自问、思考,一直在苦苦追寻。
出路,要从来路中找寻。在纸媒的黄金时代,报纸也没有放弃过创新,办副刊、办社会新闻版、办市场版……直到发展出了晚报、都市报,“这可能也是20世纪纸媒最后的杀手级创新”。现在,新华社客户端从自己体内孵化出了“青春版”,与“经典版”以双UI(用户界面)呈现,这在主流媒体和商业媒体中均是首创。苦恼中的主创团队一拍大腿,蓦然发现,“杀手级”应用不就蕴含在“青春版”三个字内?
“之前做新闻客户端,觉得竞争激烈得密不透风,没想到我们和‘无人之境’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新华社新媒体中心负责同志说,“推出‘青春版’后,我们不得不为领导的创意拍案叫绝,我们发现,红海之中还有蓝海。”
挑战和机遇也只有一个区别,如果不干,都是挑战;只要干,就是机遇。
很多用户反映,“客户端青春版上线后,‘经典版’也变得更好看了”,两个版本相得益彰、分工明确、良性互动、互相促进。
A面是“良师”,B面是“益友”
现在的新华社客户端犹如学会了川剧变脸——通过独创的双UI设计,网友可一键实现“经典版”和“青春版”之间的切换,获得权威新闻阅读与年轻语态表达的双重体验。
UI就是“青春版”的脸庞,如何设计,才能体现出青春气息?由青年业务骨干组成的主创团队,充分开动脑筋,并请“00后”实习生做体验官,最终确定“青春版”整体UI语言使用青年喜爱的全要素内容卡片,支持信息流中直接转发、点赞、评论、投票互动;视频频道默认进入竖屏全屏播放,支持横飞弹幕和青年人熟悉的视频手势操作。
为了阅读场景更“悦读”,主创团队在版面语言上花了不少巧思。目前,“青春版”上能看到20多个栏目,也就是“青年号”,每个青年号都顶着头像式图标,携着图片、视频先行的报道出现在信息流中,就像一位朋友在与你聊天、分享。
“对年轻人来说,头像就是态度,表情包也是语言。”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技术项目部副主任梁恒说,“我们将青年号的调性可视化为一个图标,一出场,就知道是谁在发言。”
“满满正能量”的图标,是“活在表情包里”的熊猫舞动身体、拥抱太阳,看到它就知道暖新闻来了。
“朋克养生”,图标里一个卡通人物捧着保温杯,下方还有一行字:生活不止眼前的枸杞。没错,在这里看到的是“适合青年服用”的“朋克养生”,而不是当归人参菊花茶式的“老干部养生”哦。
用“外表”吸引来你的点击,是时候向你展示我丰富的“内涵”了。
编辑记者们跳出传统媒体思维,对报道进行“从骨到皮”的优化。比如“好好学习”栏目,在青年节之际发布了《@所有年轻人,一起听总书记讲他的成长故事》,用总书记的青春岁月与成长经历教育和引领青年,让青年有共鸣点;而在母亲节这天,发布了《离家去插队前,妈妈在他的包包上绣了三个字》,视频里,红线穿过麻布,丝丝缕缕,凝聚成“娘的心”。
“青年千千万,你们最好看。”这是“靠谱青年”的栏目宣言。在这里,能遇见在大山深处扶贫扶智的燃灯人,能看到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上勇撑“中国游泳半边天”的小花,能读到B站上一批热爱党史的UP主、把新疆潮牌带到消博会的创业情侣……
正如那竖起大拇指的栏目图标,“靠谱青年”多报道各行各业值得点赞的青年。他们是榜样,也是镜子,站在你身前半步,照出你前进的方向:就像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青年往往最易被同龄人唤醒。
“什么算靠谱青年?就是要有不迷茫、不等待,奋斗就现在的精神。”新媒体中心负责同志说,“主旋律”栏目“外交天团”“满满正能量”“致敬青春”等人气颇高,网友们的评论也体现出当代青年关心社会、有家国意识,是超可爱的一代。
还有很多活泼有趣的栏目,让人一见倾心、再见欢喜。比如“哇~哦~”栏目是如何报道天和核心舱发射的呢?它放出了西安交响乐团和合唱团在发射现场的演出视频。悠扬的乐曲,动情的歌声,随着文昌的海风飘动的国旗与裙裾……而这一幕的背景,是火箭腾空,凌于大海、奔向星辰。让人不由发出一句感叹:哇哦!脑袋里的小灯泡一亮。
“快乐源泉”里有人在囧途、熊孩子演技、老母亲带娃图鉴,“萌即正义”里有二哈警犬、鸭子干饭、熊猫吃播……这些内容就是来搞笑的?
非也,非也。“青春版”主创团队骨干成员之一、新青年创始团队负责人王龙说,要亲近青年群体的喜好,但不以单纯的吸引眼球为追求;要传播让人有收获的内容,而不是博君一笑、笑完就完了。
比如“迷惑行为大赏”里,通过“夺笋案”“网恋诈骗”等社会热点事件以案说法,在嬉笑怒骂中完成告诫或警示。
既传递正能量,让人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引导“正三观”,提供有滋有味的陪伴,这样的“青春版”像什么?
“它就像青年身边的良师加益友。”陈子夏说,“在我眼中,‘青春版’就像是比青少年年长几岁的邻家小姐姐,既能给予青少年智慧与启发,治愈他们的迷茫纠结不开心;同时,她又童心不泯,心境上还保持着青春的状态,能和他们说到一块儿去。”
而这个“青春版”,可不是悟空给唐僧划了个圈。不只是年龄上的青年群体,对于心态年轻、渴望青春化阅读与表达的受众,“青春版”一样也是你的菜。“我们希望对每一个年龄段的网友而言,‘青春版’都能‘开卷有益’。”新媒体中心客户端事业部负责人李响说,“如果有情有泪梦还在,那你就是青年。”
打造国社年轻态转型的基础设施
除了青春范儿,更重要的是青春的心。“青春版”实为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华社内容生产及传播运营向年轻态转型提供平台,是新闻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在“青春版”既“主流”又“青春”的报道里,能听到主力军挺进主战场的铿锵步伐。
“面向青年”的航向一定,新华社这艘大船每一部分都在重新校准与革新,加速媒体融合,表现出柔软而富有活力的身姿。
青春热榜是借助于新华社参与研发的“中国搜索”先进技术,从全网热搜索话题中,综合多种指数,给青年关注的国际、军事、社会、体育、电竞等垂直领域话题增加权重而生成。
英语四六级成绩、就业创业查询功能,则依托于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参与运维的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青春版客户端还推出“五四青春歌会”,在多个平台同步直播,全网浏览量迅速超过5亿人次,#青春恰时来五四青春歌会#话题进入“微博要闻榜单”前5位,《青春派这一代》MV视频微博端浏览量2260万人次。
正式上线仅一天有余,青春版客户端的相关微博话题总阅读量已破亿,讨论近150万次。
新闻的第一落点和第二落点,相得益彰。“经典版”主打资讯发布,信息流排列整洁,信息量大;“青春版”主打传播运营,通过创新运营形式、丰富传播手段提高报道的“能见度”、到达率和影响力。
同时,“青春版”继承了“经典版”中“全民拍”“问记者”等富有国社特色的社交功能创新。新华社记者赵旭在印度“疫中”回复网友“问记者”的报道,成为“青春版”首次弹窗推送。印度的疫情到底啥程度?赵旭在“风暴”的中心,用视频讲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逆行返回印度,当地朋友托他带瓶好酒,好给病中的亲人换点氧气,他刚到驻地,酒还在,人没了。网友说,只有国社才有这样的国际网络。
“一端两版”相互补充,彼此成就“更好的自己”。4日上线当日,新华社客户端新增激活设备数较前一日增长37.64%,较去年同期增长149.83%,且年轻用户占比明显提升。之后几日的增长数持续稳定在高位。
小试之后,年轻的团队越做越有信心,他们相信,90岁的国社,在网络时代也能如鱼得水,也能跟年轻的伙伴“游成一片”。
“新华速度”背后的38天奇迹
“调研、设计、施工、调试、招聘训练团队等一套做下来,像这样的大改版,也许至少得一年。”业内人士曾这么说青春版客户端。
而新华社这支队伍用了多久呢?38天。
闻令而动,多方面军迅速集结——在新华社办公厅、总编室、总经理室、人事局、技术局等部门的领导下,新媒体中心、国际部、对外部、摄影部、体育部、CNC、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上海证券报、半月谈、中国图片社、中国搜索及天津分社、山东分社、江苏分社、贵州分社等部门及分社的多名年轻骨干组成攻坚团队,“拼了,坚决确保‘青春版’在青年节亮相”。
随时开会,线上线下、周中周末,因为“我们要比BUG跑得更快一步”;冲刺关头,团队整个“五一”都没休假,累了就把椅子放倒,就地休息一会儿。
一起拼搏的日子,也成为团队成员难忘的回忆。
比如关于吃的回忆。一次,新媒体中心老同志自掏腰包请大家吃午饭,一口气买了近30个披萨。5月4日正式上线当天,“青春版”发布了一篇关于螺蛳粉的报道,大家午饭就集体下单螺蛳粉,“整个楼层飘着‘生人勿近’的气息”,大家边吃边讨论策划:“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还有一次,编辑们聚在一起讨论工作,中心负责同志走过来打招呼,有位“95后”带着开玩笑的语气说,不要打扰我们工作啊。他立刻拱拱手说,好好好!你们继续!
“这一幕也是‘青春版’的典型工作场景,有朝气,不世故,领导来了,该保持工作状态还是一丝不苟,对工作有责任心,也很珍惜机会。”陈子夏说。
技术团队的工作表里,已经有100多项待开发、待完善项目。团队给“青春版”的编号叫854,而854仅活了一天,因为技术团队迅速修复了一个小问题,而现在的855版本也快要被它的“后浪”拍在沙滩上。
“青春版”要常驻青年朋友圈
从“没人没钱”苦不堪,到思路一变天地宽。新华社客户端青春版的背后,更是机制的破圈突围。
青春版原创内容主创团队之一的新青年团队,目前已经完成项目制引资合作,迅速突破了长期制约发展的瓶颈,形成了数据驱动、可上可下、可进可出的市场化机制,为新华社探索出一条对外合作的新路,突破了一直无法突破的创业死循环。推进过程中,新媒体中心高效的决策机制,大大超出合作方预期,后者感慨道:“国社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公司!”
国社不能只年轻一阵子,而要年轻一辈子。5月4日,青春版客户端上线首日首发推出的《这家创业公司,我愿称之为史上最强》和《学习故事绘》系列漫画等重点产品,赢得青年群体纷纷点赞。
未来,青春版客户端将更迈向平台化,除了新华社自有内容外,将引入其他媒体号,并邀请青年KOL(意见领袖)入驻、打造个人 IP,还将完善和拓展就业、实习、心理咨询等服务,探索交友功能,为青年受众提供尽可能丰富多元的泛资讯服务。
团队还将用科技赋能“青春版”,实现更酷炫的AR视听体验。增加UGC(用户生产内容)板块,还将提升AI机器人“小新”的智能化程度。
“未来小新将是一个卡通化数字人,用户可以给它换装,还能按主题定制背景,甚至用户能DIY自己的小新,然后分享出去。”梁恒说,“还能开口说话,跟用户语音沟通。”
“青春版”像青年一样,会不断优化、成长。
“国社奔向未来、澎湃如潮,而‘青春版’仅是一朵小小浪花。”新媒体中心负责同志说,“赢得青年,就能赢得未来,国社一直生生不息。”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青春版”的主创团队说,我们创新虽小,但却志在大海。
国家长治久安,祖国青春不老。“青春版”将载着希望和重托,躬身入局,扬帆出海,陪着更多青年乘风破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党委宣传统战部
-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邹进文教授等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
党史学习教育(105)近日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1921—2021)》四卷本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著名经济学家顾海良和我校副校长邹进文教授任总主编全书共231万字11
-
首期收官!新华社北京分社&中传融媒体中心融媒实践人才培养项目第二期招募正式启动
由新华社北京分社与中国传媒大学融媒体中心联合打造的融媒实践人才培养项目第一期圆满收官啦!融媒实践人才培养项目是面向中传在校生的融媒实践实训项目,旨在构建学界业界优势互补、促进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平台,为
-
新能源汽车企业家缘何多为“华工造”? 新华社这篇报道给出答案
11月8日,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表专题文章《新能源汽车企业家“华工造”的启示》,并在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转发。文章聚焦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态势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华工造”企业家,探究华南理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