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XXX学校会计事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事务专业2021级
人才培养方案
(2021年修订)
XXX职业教育中心
会计事务专业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会计事务
专业代码:730301
二、入学要求
本专业招收对象应为届初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 制: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学制三年
学 历:职业高中
四、职业面向
(一)面向的技能
1.具体财务岗位技能。包括:点钞、账务处理、财务管理、报税等
2.具有会计业务的处理能力,以及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会计实务问题的能力。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制度与政策设计和制定、财务分析、计算机运用等方面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包括:财务、会计工作的领导与组织、与单位内部其他部门以及外部有关部门协调、文字检索查询、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4.具有创造性运用会计学及有关知识,判断、解决本专业所属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应付多变的社会与经济环境的能力。
(二)面向的岗位
会计专业职业岗位群
职业能力 | 就业岗位方向 | 主要业务工作 |
1、现金业务核算 2、银行存款业务核算 3、其他货币资金业务核算 | 出纳 | 1、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 2、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 3、日记账的登记、审核 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填制 |
1、应收及预付款业务核算 2、应付及预收款业务核算 3、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业务核算 4、债务重组业务核算 | 往来结算核算 |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2、登记明细账 |
1、存货业务核算 2、固定资产业务核算 3、无形资产业务核算 4、其他资产核算 5、非货币交易业务核算 | 财产物资核算 |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2、固定资产明细账的登记 3、存货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登记 |
1、筹集资金业务核算 2、投资业务核算 | 资金核算 |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2、明细账的登记 |
1、生产费用的分配核算 2、产品成本的核算 | 成本核算 |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2、登记成本明细账 3、编制成本计算表 |
1、收入业务核算 2、营业成本及期间费用业务核算 3、所得税、利润、利润分配业务核算 | 财务成果核算 | 1、依据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进行会计处理 2、明细账的登记 |
1、会计稽核 2、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报表分析 4、纳税申报 5、会计调整 6、内控会计制度 | 会计主管 | 1、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稽核 2、会计账目的调整 3、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 4、增值税、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编制 5、内控会计制度的组织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融合一起,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适应新形势下经济转型和发展的企业需要、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为根本,追求“工匠精神”为核心的,从事现代企业一线生产和管理的、具有职业高中毕业文化程度、胜任企业基层财务管理的从业者。
(二)、应熟悉的规范和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2006年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制度》
3.教育部教职成【2010】4号文件《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
4.《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5.《增值税暂行条例》
6.《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7.《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
(三)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应将本专业所特有的,有别于其他专业的职业素养要求纳入。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帮助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以下简称“中职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法治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相互衔接,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
1.1基础模块
1.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1.1.2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基于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职业生涯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心理和谐、职业成才的培养目标,阐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生活、学习、成长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培育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心理特点进行职业生涯指导,为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1.1.3哲学与人生
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讲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成长的意义;阐述社会生活及个人成长中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意义;引导学生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长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1.1.4 职业道德与法治
着眼于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要求,了解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增强职业道德和法治意识,养成爱岗敬业、依法办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1.2拓展模块
拓展模块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开设。各地可开设“法律与职业”“国家安全教育”等选修内容。下面列出的是“法律与职业”和“国家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及教学要求。
1.2.1. 法律与职业
基于中职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主要介绍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网络安全法、环境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事诉讼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与法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职业生涯中常用的法律知识,正确认识有关的法律关系,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实际行动,助力职业理想的实现,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职业生涯中常用的法律知识;理解劳动法、合同法、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基本原则;明确劳动就业、合同履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竞争、民事诉讼、调解仲裁等活动中的法律关系;学会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依法解决纠纷,维护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展现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的风采。
1.2.2. 国家安全教育
落实宪法和国家安全法的精神,阐释总体国家安全观,明确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阐明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是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土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科技安全等方面的教育,接受相关学习训练,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和能力,依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职责和义务。
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和基本常识,理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重要意义及基本要求,懂得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能够认清国家安全形势,树立国家安全、人人有责的观念,增强危机忧患意识,强化爱国主义情感;能够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关于国家安全的规定,学会正确应对日常生活中突发安全事件的方法,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不做有损国家安全的事,敢于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作斗争,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2语文
2.1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涵养职业精神,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提供支撑。
2.1.1 语言认知与积累。
加强语言的感知、领会和情感体验,注重语言习得和感悟,掌握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逐步认识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规律,并运用到专业学习和社会生活中。
2.2.2. 语言表达与交流。凭借语感和对语言运用规律的把握,在真实的生活和职业情境中,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和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正确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具备适应学习与生活需要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养成自主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良好习惯,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素养。
2.2.3. 发展思维能力。
运用联想和想象,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与理解,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比较、辨识、分析、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的能力;运用基本的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则,结合生活和职业情境,判别语言运用的正误与优劣,力求准确、生动、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认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2.4. 提升思维品质。
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如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以及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探究语言现象与文学形象,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2.2.5. 审美发现与体验。
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独特的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审美意识,加深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阅读中外文学作品,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艺术,获得审美发现,感受和体验作品的语言美、形象美和情感美,丰富审美体验,提升发现美、体验美的能力。
2.2.6. 审美鉴赏与评价。
阅读优秀文学作品,以及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作品,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开展审美鉴赏活动。运用联想和想象,欣赏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初步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鉴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崇尚真善美,摒弃假恶丑,自觉抵制庸俗、低俗、媚俗的语言文化,并能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效果和美感程度。
2.2.7.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在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深远影响,体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增强热爱中华文化的思想感情,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抵制文化虚无主义错误观点,培育文化自信,不断完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
2.2.8.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并积极参与当代文化传播与交流,感受现代产业文化,在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自豪感和使命感。拓展文化视野,理解文化的多样性,懂得尊重和包容,学习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抵御外来不良文化,提高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能力。
2.2教学要求
2.2.1.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对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培养文化自信,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教师要执着于教书育人,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坚持语文课程内容与育人目标相融合的改革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2.2. 整体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合理设计教学活动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文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并完整把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4 个方面的内涵、表现及其相互关系。要树立以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整体把握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加强模块之间的衔接和整合。要提高语文课程开发、设计等专业能力,实现与课程的同步发展。
教师要认识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整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而语言理解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 3 个方面素养的发展,都离不开语言理解与运用。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丰厚学生文化底蕴。
2.2.3. 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为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走出知识本位、技术主义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组织教学,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强化关键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与精神,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言语实践,创设适合学生的学习情境,使他们在整个语文学习活动中都能自主、积极、愉快地参与。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提高口语交际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2.4. 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强实践与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 3 个模块的内容基本涵盖学生学习、生活和日后工作需要的各种语言活动类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语文综合实践的形式组织教学,有意识地加强课程内容与专业教育、职业生活的联系和配合,重在实践与应用。在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如“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作品研读”等课程内容的学习,要培育劳动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职业理想,涵养创新务实的职业精神。“古代诗文选读”等专题要注意融入职业道德、职业修养教育,增强职教特色。
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教师要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的界限,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背景下,教师要创设与行业企业相近的教学情境,探索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新模式。要推行任务驱动、问题导向等符合学生特点的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2.2.5. 提高信息素养,探索信息化背景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领域带来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
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要引导学生扩大知识视野,开展基于网络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要运用网络和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注重信息化资源的筛选与组织,创设更生动、逼真的学习情境,辅助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根据互联网的交互性和资源共享的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与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改善师生的互动方式,打破传统教学单纯以语言传递信息和以课堂为唯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帮助学生摆脱对教师、教材的过度依赖,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还应适应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优化学生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思考和探寻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
3历史
3.1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1.1. 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等,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的学习与探究中,并将唯物史观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
3.1.2. 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在认识现实社会或职业问题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3.1.3. 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能够尝试搜集、整理、运用可信的史料作为历史论述的证据;能够以实证精神对待现实问题。
3.1.4. 能够依据史实与史料对史事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对同一史事的不同解释加以评析;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史事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解释;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能够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评判现实社会与职业发展中的问题。
3.1.5. 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能够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正确的民族观,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形成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能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养成爱岗敬业、诚信公道、精益求精、协作创新等良好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2主要内容
3.2.1基础模块
3.2.1.1. 模块 “中国历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
1.1 史前时期与先秦历史
1.2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4 隋唐时期大一统国家的繁荣与开放
1.5 宋元时期民族关系与社会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1.6 明至清中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社会危机
1.7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8 辛亥革命与民国初年的社会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10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11 人民解放战争
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1.13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14 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15 精湛的传统工艺
3.2.2. 模块Ⅱ “世界历史”内容包括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和世
界现代史。
2.1 多样的文明古国
2.2 中古时期的区域文明
2.3 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全球联系的建立
2.4 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2.5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
2.6 资本主义的扩展与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
2.7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
2.8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9 第二次世界大战
2.10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2.11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3.3教学要求
3.3.1.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
教师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深刻领会和完整把握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表现,要认识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是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教师要树立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结合不同教学内容所蕴含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不同方面,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既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某一方面的专门培养,也要注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培养,以科学有效地达成课程目标。
3.3.2. 倡导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摆脱单一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和单纯语言信息传递形式,结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做中教、做中学,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3.3. 注重历史学习与学生职业发展的融合
教师应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与行业、专业相近的教学情境,设计体验未来职场的教学活动,探索课堂教学与专业实习实训相融合的教学模式。
3.3.4. 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应在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和交互能力,创设历史情境,拓宽历史信息源,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基于网络的项目学习、模拟学习、微课学习,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时、动态监测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4数学
4数学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4.1.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4.1.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1.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4.1.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4.2.课程的基本理念
4.2.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2.2.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4.2.3.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
4.2.4.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入与产出、市场预测、股市交易、存贷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2.5.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
4.2.6.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
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应建立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体制等方面。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变化,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应当照顾学生的差异,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对不同的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已经实行学分制的地区和学校,可以实行不同层次的命题方式,根据考核成绩确定学生获得的相应学分。
4.3.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时数
4.3.1.基础知识(20——30课时)
4.3.1.1.实数概念。要求理解(2——3课时)
4.3.1.2.实数运算。要求掌握(2——3课时)
4.3.1.3.绝对值。要求掌握(2——3课时)
4.3.1.4.代数式(含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要求掌握(6——8课时)
4.3.1.5.方程与方程组(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列方程解应用题)。要求掌握(6——9课时)
4.3.1.6.数轴与平面直角坐标系。要求掌握(2——4课时)
4.4.函数与数列(50——54课时)
4.4.1.集合(8课时)
(1)集合的概念。要求理解
(2)集合的运算(交、并、补)。要求掌握
4.4.2.不等式(8课时)
(1)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要求了解
(2)不等式的解集与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要求掌握
(3)解不等式组。要求掌握
(4)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求理解
4.4.3.函数及其图象(14——16课时)
(1)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要求理解
(2)函数的性质及图象。要求理解
(3)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要求掌握
(4)分段函数。要求了解
(5)反函数。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6)函数的应用。要求理解
4.指数与对数(10——12课时)
(1)指数与指数函数。要求理解
(2)对数与对数函数。要求理解
(3)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应用。要求理解
4.4.5.数列(10课时)
(1)数列的概念。要求理解
(2)等差数列。要求掌握
(3)等比数列。要求掌握
(4)数列的应用。要求理解
4.5.三角函数(26-30课时)
4.5.1、角的概念及推广。要求理解
4.5.2、弧度制。要求理解
4.5.3、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余切)。要求掌握
4.5.4、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要求掌握
4.5.5、三角函数的简化公式。要求理解
4.5.6、加法定理。要求理解
4.5.7、二倍角公式。要求了解
4.5.8、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要求了解
4.5.9、简单的反三角函数。选学内容,不作要求
4.5.10、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要求了解
4.5.11、解三角形及其应用。要求理解
4.6.向量与复数(12课时)
4.6.1、向量的概念。要求理解
4.6.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运算。要求理解
4.6.3、数乘向量。要求理解
4.6.4、向量平行的条件。要求了解
4.6.5、复数的概念。要求理解
4.6.6、复平面。要求了解
4.6.7、向量的复数表示。要求了解
4.6.8、复数的加减运算。要求理解
4.6.9、复数的乘除运算。要求了解
4.7.几何(36课时)
4.7.1、立体几何(10课时)
(1)棱柱、棱锥的体积与表面积。要求理解
(2)圆柱、圆锥的体积与表面积。要求理解
(3)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要求了解
4.7.2、平面解析几何(26课时)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要求掌握
(2)直线方程(斜截式、点斜式、一般式)。要求掌握
(3)曲线与方程。要求了解
(4)椭圆的标准方程与图形。要求理解
(5)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要求了解
(6)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与图形。要求掌握
4.8.统计初步(10——16课时)
8.1.统计的意义。要求了解
8.2.数据的收集。要求了解
8.3.统计基本知识。要求理解
8.4.计算器在统计中的应用。要求掌握
8.5.EXCEL在统计中的应用。要求了解
4.9.升大考试有关知识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另定。
以上教学要求中:
了解:表示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的应用。
理解:表示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表示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层次化设定教学内容的建议:
教学分层 | 初中基础知识 | 函数与数列模块 | 三角函数模块 | 向量与复数模块 | 几何模块 | 统计模块 | 升大考试有关内容 | |
A类(数学基础较好,有继续升学要求的学生) |
| √ | √ | O | O |
| O | |
B类(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 | 理工类 | × | √ | √ | O | O |
|
|
财经类 | × | √ | O |
|
| O |
| |
C类(对数学要求较低的专业) | O | √ |
|
|
|
|
|
说明:“√”为必学内容; “O”为第一选学内容;“×”为第二选学内容。
其中;
A类:目标定位在毕业后继续升学,对参加该类选学的学生,要求数学基础较好,有继续求学的意向和能力。
B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的专业,如计算机专业、机电类专业、财经类专业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并有学好数学的意向。
C类:目标定位在对数学基础要求较低的专业,如餐饮类专业、艺术类专业、人文类专业等,对该类的学生不要求有好的数学基础。
5英语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6劳动技能
7信息技术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8书法
书法教学是职业学校技术教育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书法课程对培养职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 有很强的实用性。因此,书法课作为职业学校艺术教学的一个环节不可或缺。
书法课程的职业部教学以毛笔书法为基础,强调硬笔书法的实用性学习为主要目的。分为钢笔书法的偏旁部首基础,间架结构写法,楷书基础和行书基础四大部分。因此教学环节的布局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后练习为辅。并强调学生书写实际能力的表达为主,明确讲练目的。
职业学校的书法学习贯穿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它属于审美教育的范畴,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表现能力有极为现实的意义,因此,书法教学任重道远。
9体育与健康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二)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课程
1.1.基础会计
【学习内容】
(1)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2)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3)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
(4)财产清查
(5)财务会计报表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借贷记账法
(2)熟练掌握财产清查
(3)学会填制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
(4)能编制财务报表
【职业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学会记账、算账、报账等基本技能,具备阅读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能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则要求在专业思想和专业基础等方面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出纳及收银实务
【学习内容】
(1)点钞;
(2)珠算;
(3)收银实务;
(4)POS机操作。
(5)库存现金结算业务办理;
(6)银行转账结算业务办理;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点钞技能;
(2)熟练掌握珠算机能;
(3)熟练掌握POS操作;
(4)完成相关技能的定级标准。
【职业能力要求】
(1)具备基本会计技能,如珠算与点钞;
(2)具备现代化会计工具的操作技能,如点钞机和POS机的操作。
(1)能审核收付业务原始单据并根据原始凭证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和计量;
(3)能规范地设置与登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
(4)能正确处理在货币资金结算过程中出现的差错;
(5)明确收付款业务办理的程序、手续和内部控制要求;
(6)明确收付款业务填制取得原始凭证及编制记账凭证的要求,掌握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审核的方法和要求;
1.3.财务会计
【学习内容】
(1)会计六要素的具体核算
(2)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及报表分析
(3)产品成本分析及核算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2)能够独立完成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对报表作出合理的分析;
(3)能准确进行成本计算和成本分析并合理作出企业成本规划。
【职业能力要求】
(1)能独立完成企业的日常业务核算
(2)能从财务角度出发协助企业领导完成管理的职责
1.4.经济法基础
【学习内容】
(1)公司法率制度
(2)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法律制度
(3)合同法律制度
(4)票据法律制度
【学习目标】
(1)掌握《公司法》及《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法》
(2)熟练掌握并运用《合同法》
(3)熟练掌握并运用《票据法》
【职业能力要求】
(1)根据《公司法》等对企业规划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2)运用《合同法》解决工作中的劳务纠纷和合同纠纷
(3)运用《票据法》指导日常工作中票据的签发、承兑、背书等行为
1.5.统计
【学习内容】
(1)统计数据的采集与整理
(2)总体数量的统计描述,包括变量集中与离中趋势
(3)抽样技术
(4)时间数列分析
(5)统计指标
(5)相关于回归分析
【学习目标】
(1)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
(2)掌握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的学习
(3)掌握抽样技术
(4)掌握时间数列分析
(5)掌握统计指标的计算
【职业能力要求】
(!)能够胜任各主体的简单统计工作
(2)将总体数量的统计描述合理利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当中。
(3)利用期望值、方差、标准差、标准离差率等方法完成对相关项目风向及收益率的判断
(4)将抽样技术合理利用到财产清查工作当中
1.6.税收基础
【学习内容】
(1)涉税业务处理程序;
(2)增值税计算与申报;
(3)消费税计算与申报;
(4)企业所得税计算与申报;
(5)个人所得税计算与扣缴申报;
(6)其他税种计算与申报。
【学习目标】
(1)掌握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主要征收制度;
(2)会根据各税种征税范围判断企业经济业务形成的纳税义务所涉及的税种;
(3)能确定企业纳税义务所属税种的税目、税率和计税依据;
(4)能依据税法规定的减免税优惠,判断企业经济业务能享受的优惠政策;
(5)能根据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情况,判断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6)能准确计算企业当期应纳税额,并作会计处理;
(7)会填写相关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
(8)能根据税法规定选择纳税地点及时办理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手续。
【职业能力要求】
(1)了解税收征管流程,具备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简单涉税事项的能力;
(2)具有涉税经济业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
(3)具备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业务判断其纳税义务涉及税种的能力;
(4)具备准确判断企业经济业务所属税种、税目,确定适用税率和计税依据,计算相关税种的应纳税额的能力;
(5)具备根据计算的应纳税额及时、准确填报每个税种的纳税申报表及其附列资料的能力;
(6)具备熟练操作会计电算化、电子纳税申报等软件的能力;
(7)具备通过报纸、杂志和网络等各种媒体资源查找有关税法知识的能力;
(8)具备准确分类整理和妥善保管纳税申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涉税文书的能力。
1.7.财务管理
【学习内容】
(1)企业财务管理认知。主要包括财务活动分析、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分析等;
(2)企业筹资管理。主要包括筹资规模管理、筹资方式管理和筹资成本管理等;
(3)企业投资管理。主要包括项目投资管理和证券投资管理等;
(4)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和存货管理等;
(5)企业收益与分配管理。主要包括利润形成与分配管理等;
(6)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主要包括现金流入、流出预算管理及现金净流量预算管理等;
(7)企业财务控制。主要包括财务控制基础和财务控制实施等。
【学习目标】
(1)掌握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了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2)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和投资风险价值观念,掌握资金时间价值计算原理及风险价值计算分析原理,能将其应用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
(3)掌握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等专门的管理方法;
(4)能应用财务管理专门方法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和收益分配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5)为将来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当走向实际工作岗位时,能胜任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拓展和提高。
【职业能力要求】
(1)能理清并协调企业财务活动所产生的财务关系;
(2)能比较敏锐地判断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法规变化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的影响;
(3)能比较准确地判断企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变化对财务产生的影响;
(4)具有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和资金时间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的财务决策分析能力;
(5)具有较强的财务预测能力,能够胜任企业财务预算与控制等基础工作;
(6)能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相关软件和计算机技术进行财务业务处理;
(7)具有一定的统计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8)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进行正常的社会交往;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团队合作意识。
1.8.会计综合实训
【学习内容】
(1)会计核算基本方法项目实训: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建立账簿、记账凭证的填制与审核(含科目汇总表编制)、登记账簿、结账、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更正错账、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制造业经济业务办理综合实训;
(3)流通业经济业务办理综合实训;
(4)服务业经济业务办理综合实训。
【学习目标】
(1)明确不同企业会计岗位设置及岗位职责划分的要求;
(2)明确采购付款、销售收款、成本费用等日常会计业务办理程序;
(3)掌握原始凭证审核方法与要求,并能以原始凭证为依据进行经济业务的确认与计量,正确编制记账凭证;
(4)能够规范地运用手工和财务软件进行建账、记账、结账和对账工作;
(5)明确手工和财务软件进行期末账项调整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6)明确会计报表编制与报送的要求,会运用手工和财务软件编制会计报表;
(7)明确税费计算与申报的方法与要求,能够用手工和财务软件编制纳税申报表;
(8)掌握财务分析的方法;
(9)明确会计档案管理的要求;
(10)了解会计部门内部控制的一般要求,能够有效进行不同岗位之间的协调与控制;
(11)掌握利用计算机制作表格、报表的方法。
【职业能力要求】
(1)能够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制定岗位职责;
(2)会阐述期初建账的基本内容,用手工和财务软件进行期初建账操作;
(3)会正确进行采购、销售、成本与费用等日常业务的核算,并能够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4)会用手工和财务软件正确进行期末账项调整;
(5)会进行期末对账与结账操作;
(6)会用手工和财务软件编制会计报表;
(7)能够用手工和财务软件编制纳税申报表;
(8)能够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
(9)能够对会计档案进行有效管理;
(10)会进行部门、岗位之间互相沟通和协调。
1.9.会计电算化
【学习内容】
(1)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认知;
(2)日常资金管理;
(3)报表管理;
(4)职工薪酬管理;
(5)固定资产管理;
(6)采购与应付款管理;
(7)销售与应收款管理;
(8)存货管理;
(9)会计数据综合分析。
【学习目标】
(1)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认知;
(2)日常资金管理;
(3)报表管理;
(4)职工薪酬管理;
(5)固定资产管理;
(6)采购与应付款管理;
(7)销售与应收款管理;
(8)仓储管理;
(9)会计数据综合分析。
【职业能力要求】
(1)熟知各财务软件的设计思路;
(2)具备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能力,如用友与金蝶;
(3)具备综合利用会计数据进行辅助决策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会计职业沟通和协调能力;能顺利与软件公司沟通,得到其业务指导和帮助,能协调相关岗位人员与业务关系;具有团队合作和协作精神;
(5)能自主学习会计、计算机、网络、管理等新知识、新技术。
1.10.会计职业规划培训
【学习内容】
(1)自我分析;
(2)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3)会计岗位及会计方向分析。
【学习目标】
(1)增强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2)使学生不但可以尽早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自己职业发展的地域范围,把握自己的职业定位,发掘自我潜能,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和成功的机会。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专业课教学计划进度
类别 | 课程 | 总学时 | 每学年每学期每周课时分配 |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
18 | 18 | 18 | 18 | 18 | 18 | |||
周 学 时 | ||||||||
公共基础课 | 语 文 | 288 | 2 | 2 | 2 | 2 | 4 | 4 |
英 语 | 288 | 2 | 2 | 2 | 2 | 4 | 4 | |
数 学 | 288 | 2 | 2 | 2 | 2 | 4 | 4 | |
思想政治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历 史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劳动技术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信息技术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书 法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体育与健康 | 240 | 2 | 2 | 2 | 2 | 2 | 2 | |
专业课 | 基础会计 | 72 | 4 | |||||
点钞 | 72 | 2 | 2 | |||||
财务会计 | 144 | 4 | 4 | |||||
经济法 | 72 |
| 4 |
| ||||
出纳实务 | 72 |
| 2 | 2 | ||||
统计基础 | 72 |
|
| 4 |
| |||
税收基础 | 72 |
| 2 | 2 |
| |||
会计综合实训 | 72 |
|
| 4 | ||||
会计电算化 | 72 |
|
| 4 |
| |||
财务管理 | 72 |
|
|
| 4 | |||
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 | 72 | 2 | 2 | |||||
合计 | 3168 | |||||||
公共选修课 | 会计案例分析、 中国经济史、 安全教育讲座等 | |||||||
(二)专业教学比赛活动
名称 | 时间 | 级别 |
校级会计专业技能比赛 | 10月中旬 | 会计专业组 |
XX市会计专业技能比赛 | 11月中旬 | XX市教育局 |
XX省会计专业技能比赛 | 4月初 | XX省教育厅 |
1+X证书考试 | 11月 | 教育部 |
主要实践环节
序号 | 实践课程名称 | 学期 | 周数 | 主要内容及要求 | 地点 | 考核 办法 | 备 注 |
1 | 收银实务 | 第一、二、三、四学期 | 72周 | 点钞与珠算 | 教室、实验室 | 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 |
2 | POS机 操作 | 第二学 期 | 18周 | POS机收银系统 | POS机实训室 | 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 |
3 | 会计模拟手工记账 | 第四学 期 | 18周 | 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 | 综合模拟实训室 | 能独立或分角色完成实践任务 | |
4 | 会计电算化 | 第四学 期 | 18周 | 用友、金蝶 | 综合沙盘 | 能独立完成实践任务 | |
5 | 校外实践 | 第五六学 期 | 36周 | 企业 |
八、实施保障
1.师资队伍
1.1.数量
1.1.1本专业专兼职教师40人,其中:专职教师36人,外聘兼职教师4人。
1.1.2外聘兼职教师占专业课和实训教师的30.77%,行业经验丰富,能紧跟企业需求变化。
1.2.结构
1.2.1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主干课由中高级职称教师26人主持的比例达72.22%;
1.2.2年龄结构:专职教师中50岁以上教师10人,占 25%,40岁-49岁教师25人,占 62.5%;40岁以下5人,占12.5%。
1.2.3性别比例:女教师占比63.5%,男教师占比37.5%
1.3.素质
1.3.1学历结构:专职教师本科以上学历100%,硕士9人,占比23%。
1.3.2专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9人,占22.5%;
2实训设备
2.1.校内实验实训室。
2021年,新建会计智能创新实训基地、航信税务办事大厅两个专业实训室。购置用友、科云、航信等公司的有关技能大赛比赛和实训软件;
2022年,完成专业文化建设;
2023年,完成会计模拟仿真实训室修缮工作;
2024年,新建出纳实训教室;
序号 | 资金文件 | 项目名称 | 实施地点 |
1 | 市财函【2020】1416号
| 智慧黑板+电子班牌140万 | 教学楼 |
2 | 幼教部室设备采购(设备类)45万 | 实训楼二楼3间 实训楼一楼1间 | |
3 | 实训楼文化建设30万 | 实训楼内外 | |
5 | 市财函【2021】20号
| 会计竞赛 40万 | 实训楼四楼 |
6 | 纳税实务 68万 | 实训楼四楼 | |
7 | 物联网 46万 | 实训楼三楼 | |
8 | 物联网实训室装修 7万 | 实训楼三楼2间 | |
10 | 网络中心及教学设备(设备类)32万 | 实训楼三楼 | |
11 | 双师型队伍建设(教学服务类)13万 | 教导处实施 | |
12 | 市财函【2021】553号
| 业财融合平台(软件类)68万 | 实训楼四楼 |
13 | 机房设备、设施 42万 | 实训楼四楼 | |
15 | 公寓楼内外墙粉刷 90万 | 公寓楼 |
2.2.校外实习基地。
逐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力争建设完成2-3个校外实习基地,用于安排学生校外顶岗实习。
合作企业简介 | |||
XX岳鑫会计师事务所地处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家以代理记账、审计、咨询、税务筹划为主要业务的服务性公司,客户分布全国各地,公司在不断创造利润和社会财富的同时一直致力于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多年以来先后为众多院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目的在于搭建一个学校、企业、学生就业多方互利多赢的平台,使学生就业与企业的需求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订教学计划促进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和输送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的教育培养目标、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
专业带头人简介 | |||
校方专业带头人 | XXX,男,1980年7月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2003年7月至今在XX市XX区职业教育中心任教。主要担任本校职业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的教学、会计专业建设、会计模拟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本校会计专业课程开发等工作。 2009取得财政部会计师职称;2010年获得XX省会计专业骨干教师称号; 2010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设计中获得XX市二等奖和XX省一等奖;2011年撰写的论文《浅谈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体系建设》被评为XX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辅导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多次省、市级奖励。 | 企业方专业带头人 | XXX,男,现任XX汇诚财务管理有限公司财务主管。常年致力于会计实践工作。曾任中国中冶集团驻莫桑比克公司主办会计,多年的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明确企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具体需求,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对培养合格会计毕业生也有比较深刻的研究。 |
3教学资源
3.1.选用规划教材、统编教材等高质量教材,或者选用有针对性的自编教材。
3.2.初步建立核心课程资源库,进而建立全课程资源库,并不断优化完善。
3.3.丰富图书馆专业工具书及专业藏书量(达到3000册),增加专业电子图书(1000册)。
3.3.1.教材选用
(1)公共基础课教材选用
语文、思想政治、历史三科按照国家规定必须选用
(2)专业技能课教材选用
3.3.2.图书文献配备
(1)电子图书
(2)纸质图书
3.4.数字资源配备
(1)智慧职教平台https://www.icve.com.cn/
(2)中国大学慕课平台https://www.icourse163.org/
(3)公众号教学资源
(4)本地资源列表
(5)百度网盘
4.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教育对象培养的目标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方向性,从教育对象的特点、职业的特点、专业的特点、学生参与程度等因素入手,从培养的目标出发,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标准。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考虑教育对象,职业学校教育对象的构成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自律性差,学习习惯不好,但思维灵活,参与性强。通过教育培养,使其一般都能具备比较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比较专业的职业工作能力和较强的操作能力,具有比较高的综合素质,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结合我校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职业学校的教师需要有意识的经常的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项目实施的全部过程,需要采取一些恰当、适合职业教育对象特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职业教育学习的课堂更为生动、活跃,教学的效果更为显著,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使学生愿学、会学、爱学、学好的效果。
4.1.3w1h教学法
教师在讲解每个知识点时,详细讲解清楚:why,为什么要讲解该知识点;what,该知识点是什么;where,该知识点用在何处;how,该知识点如何用。当学生明白了这4点后,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将知识点运用于实践中的兴趣,并通过实践中的运用,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理解、运用,形成良性学习——实践——学习循环。
4.2.示范指导教学法
利用现场直观的模拟示范讲解或通过cai课件,为学生进行操作演示、教具演示,使学生通过直观、具体、形象、生动的现场环境感受,首先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理解知识概念、操作的原理和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操作程序、操作要领和方法。
4.3.模拟角色仿真表演法
教师围绕某一具体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立直观、真实的现场状况的教学环境和条件,模拟企业的操作现场,仿真企业实际运行过程,通过实施周密的过程控制以达到教学目的。该教学方法特别适用于难以安排实习任务的实践过程,利用仿真设施进行教学与操作训练,且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由模仿到逐步创新的路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担任好导演或场外指导的角色,而不总是当裁判员。
4.4.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中所需要的讲述内容安排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在教师的严密组织指导下,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的模拟演练,在愉悦宽松的场景训练中达到教学目标。在实景仿真的状态下,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实际操作的工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教学的感染力。
4.5.游戏活动法
在专业教学课堂中如果能恰当的结合教学目的,设定一些可以让学生参与的游戏方案,如能运用得当,就能有效的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能够主动的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专业课教学课堂变的更加丰富、生动、有趣、活泼。可是,教师在编制设计游戏的内容时,一定要针对教学的目标具体要求,更要适合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师可以在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目标、听说对话训练目标、团结协调目标等教学目标方面着手设计游戏方案。
4.6.竞赛法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训练目的,针对教学目的具体内容要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分别组合,进行情景训练,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进行现场点评评比,对优秀者予以表扬和鼓励。
4.7.正误评判法
这是对专业技能操作课程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后,从技能规范标准的要求入手,让学生做自己的评判员,可以是分组进行的,也可以用集体评判或个人评判的方式,结合统一的评判竞赛标准组织实施。通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全面参与,掌握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对照技能规范标准,发现各自的缺点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同时也达到了使学生“学会”与“会学”的双重目标。
4.8.探究法
课堂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场所,而应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发现和讨论,允许学生有阐述自己见解的空间。这样,既激活教师的思想,又激活学生的思想,逐渐把学生培养成能够独立思考,学会主动获取、主动发展,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
4.9.行为导向法
典型的教学方法是项目教学导向法,在教师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教师向学生讲明项目的目的和要求,由学生自由分组、自由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团结协作完成,它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内容教育,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教师将知识内容惯穿于项目之中,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协调、激励、促进、辅导、全面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掌握程度,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都是处于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学生必须设法完成项目活动安排的内容,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可以做到让学生清晰每个环节的知识点,使他们开口说的清、动手做的对,又给了学生有充足的表现、探索、实践活动的机会。
4.10.现场教学法
在生产现场直接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工作现场的实习,学、练、做的有机结合,缩短了理论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环境间的生产应用距离,使教学更具有突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4.1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典型案例的分析入手,引出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通过对典型案例有针对性的透彻分析、发散性的审理和讨论,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的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结论,并引伸到其它相关问题的处理上,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从而达到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4.12.主题情景演练法
教师在课堂上根据主题要求设定一个明确的情景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就这一主题情景任务各自独立或分组进行方案设计,制定工作计划或解决方案,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它不但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也是一种具有创意性的教学方法。
5学习评价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的合作教学与基础教育相比,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评价标准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根本区别在于评价标准不同。对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学生的理论成绩固然很重要,但其操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对其今后工作产生的影响更大,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评价标准,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达标过程中得到自身成长和成功是一个现实课题。这也是有别于基础教育合作教学的最大亮点。结合我校的特点,将以下对学生的评价汇总如下:
5.1、评价内容多元化
5.1.1.过程与结果兼顾
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发展与完善,评价亦是如此。因此,合作教学倡导的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必然要重视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与个体差异。这意味着学生评价不仅要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这就要求在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把重过程、重应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度作为过程评价的重要指标,占总成绩的60%,期中、期末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占总分的40%,以利于学生对过程的重视及其合作态度的养成。
5.12.能力与情感并重
传统的学生评价标准往往是单一的“成绩和分数”,学生的需要、学习动机等则被忽视。这种标准化评价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把复杂的教育现象简单化,或只能评价简单的教育现象,使评价失去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丢失了教育中最本质的东西。同时,传统学生评价主要采用标准化考试,“力图使教学评价像计量科学所要求的那样精密准确成为普遍愿望,教学评价亦由此逐渐获得了科学基础,定量化、技术化、准确化成为其重要的发展方向。基于此,评价对象被认为是能被分析和定量化的,在教学评价中力求最大限度地排除评价者的主观性。”显然这使得诸如情感、个性等难以被量化的部分被拒之于学生评价的视野之外。根据课程标准和合作教学目标,要对学生学习态度、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
5.1.3.个体与整体兼容
在合作教学评价时,教师应注重对小组群体的评价,把整个评价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评价小组整体时,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因为小组是合作是建立在个人努力基础上的。
5.2.评价主体立体化
5.2.1.自评,在反思中主动地发展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听从教师对自己或本组表现的评定,缺少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机会,以至于不能清楚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进步。为此,我们不能一味地用个人眼光去衡量和评判学生的对错,而应给学生更多自我评价的机会。让他们在不断自我评价与衡量中了解自己,通过其内在权衡,摆正位置,反省学习过程,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形成追求进步的愿望和信心,明确改进的目标和途径,在学习与发展中不断进取。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自我评价,不仅是构建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和对学习负责的精神。
5.2.2.互评,在欣赏中和谐地发展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样是评价自己及同学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会欣赏他人是人文精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渗透,要求每一个评价者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加以学习模仿,从而树立起自信心和自豪感。学生长期生活在良好的氛围中,也能养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研究新问题。这样,不仅能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而且使学生的人生旅途充满掌声笑声,充满信心。
5.2.3.师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是评价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成员,当教师以正面语言肯定他们时,学生会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当然,在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非都得及时评价,有时过早评价反而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不能轻易给出结论,而要灵活运用评价方式,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抒发见解,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获得更多创造性的见解。
九、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包括必修部分和社会实践部分),并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总要求 | 毕业考试各门科目考核必须在合格以上 |
思想素质要求 | 操行评定合格,考勤要求达到学校标准 |
身体素质要求 | 达到国家颁布《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
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 珠算五级及以上等级证、会计从业资格证 |
考试考核 | 实习实训考核、 学期期末考试、 省级质量检测考试必须在合格以上 |
素质拓展要求 | 三好优干、技能大赛获奖及其他特别奖励获得,按学校认定评选优秀毕业生,此项不作为学生毕业必须条件 |
其它要求 | 普通话、办公自动化等证书 |
十、附录
一般包括教学进程安排表、变更审批表等。
关注公众号:拾黑(shiheibook)了解更多
友情链接:
关注数据与安全,洞悉企业级服务市场:https://www.ijiandao.com/
安全、绿色软件下载就上极速下载站:https://www.yaorank.com/
找律师打官司就上碳链网:https://www.itanlian.com/
随时掌握互联网精彩